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十九局水利建设者于立源奋战在鄂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振宇   时间:2018-10-31 【字体:

在十九局集团鄂北工程第17标项目部底板浇筑和二次衬砌施工现场,每天都能看见项目安全环保部部长于立源身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脚着一双胶靴,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逐个对隧洞施工作业面进行检查,把每一个有安全隐患或疑似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记在笔记本上,反复去检查,还不忘叮嘱工人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注意施工安全。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工人上班前赶到施工现场,组织一次班前教育、技术交底,按当天的任务安排对每个工人进行简短的安全教育培训。

风雨兼程  转场水利

2015年11月,于立源从熟悉的铁路建设管理岗位上转到陌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岗位,从事安全生产、进度管理等工作。“到新的岗位开展工作比较难,一时很难适应。”于立源介绍,刚到新的岗位,他不仅要面对管理上的难题,更要面对专业上的难题。长期从事铁路隧洞工程建设,转到水利工程隧洞建设管理岗,需要重新学习各项专业知识,更要克服熟悉领域专业等因素的影响。他说:“更细化的说就好比铁路隧洞断面是100至400多平米,水利工程则是小断面,最多不超过8平米,实际施工差距很大,各自安全风险把控也不一样。”在新的岗位,于立源暗下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排除万难 走上正轨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第一步,成功就在眼前。他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直面眼前的困难。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去工地,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向工地有经验的隧洞工人请教,一遍又一遍的把请教来的经验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成文字,供自己学习,不仅如此,他还向其他标段有经验的同行请教。刚接手工作时的情景于立源记忆犹新,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每天忙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是星期几”。如今,谈及水利隧洞施工,他总是出口成章,他说:“洞泾小如何控制爆破面,围堰硬如何开挖等问题都是经常遇到的,要根据施工情况,想办法改变施工工艺,采取多打眼,周边眼加密,掏心眼加密等方式来开展工作。”

就这样,他在短时间内熟悉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专业知识,工作也逐渐上手,走上正轨,时间久了,大家对他的看法也改观了。“在每月安全生产例会上,业主经常以17标为例,认为17标现场有改善,管理有加强,洞内安全状况可控。”作为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他完成了公司的评审项目,通过半年时间的准备,实现一级标准化达标。

不计私利 忘我工作

“每天除了项目部或者监理部开会,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于立源为了工作,连饭都可以不吃。”17标乐城山隧洞出口施工队队长金鹏介绍,17标标段小,他每天在3个作业面来回跑,不吃早餐就出门,深夜才回,吃饭基本在工地,有时候错过饭点就不吃了……提及于立源,金鹏有说不完的话。

如果说对待工作用了100分的热情,那么对待身边的同事、工友他用了102分的热情。“我家很穷,前段时间我母亲生病了,他知道后,立即预支我5000块钱,让我给母亲治病。”工人金咪井激动地说道。他又接着说:“就是上个月,电焊工肖军半夜突发呼吸衰竭,他给于部长打电话,不一会儿于部长就赶来了,开车把他送到大悟县人民医院ICU,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医生建议转诊到大医院治疗,在医生应允的情况下,他开车将肖军送回襄阳市人民医院治疗。在大悟县人民医院ICU治疗期间的3000多块钱都是于部长出的。”

“这些事对我来讲,都是我应该做的,工人在这里干活,我有义务要照顾好他们,要对他们负责。”于立源严肃地说道。

对工作问心无愧,对家庭却充满了愧疚。如果不是很熟悉他,压根不会想到乐观开朗的于立源,在心里也藏了一个令他难以言说的秘密。

于立源的手机屏保是他与女儿的照片,微信头像也是女儿的照片。照片中小女孩依偎在爸爸的怀里,笑得很灿烂。他说:“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就是不长个儿。”原来,于立源的女儿患有脑垂体生长缓慢,身高只有1米14,按照医生的建议,连续三年每天一针脑垂体生长激素,经过治疗,如今已有1米2。他说:“治疗才刚开始,效果还不错,虽然每天都要200块钱的费用,但是只要闺女的病能治好,都值了。”

不仅如此,于立源的女儿自小患有自闭症,曾接受过2年多的康复治疗,是唯一一个从所在自闭症康复中心走出来的孩子,如今除了性格内向外,能正常与人交流、上学。他说:“我一直在各个项目现场,女儿的成长我错过了,女儿接受康复治疗我也不能陪伴,苦了我的老婆。”说完,他乐观的脸上突然暗沉了,他用手扶了扶眼镜,把脸朝向一边。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支撑家里的开销,可以给我的女儿提供好的成长环境,我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会用尽全力做好鄂北工程,拿出自己应有的姿态,向修建西咔线、盘海线那样去对待。”

从于立源的脸上,流露着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的爱,也流露着一名中国铁建人对工作的挚爱、感恩与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