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传承 40扬帆
永远的铁道兵

项维与长卷国画《成昆铁路》

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作者:秦北雷   时间:2018-06-16 【字体:

 《成昆铁路》长卷局部图  项维 作

成昆铁路被联合国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这项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已被生动形象地浓缩在一幅高45厘米、长32米的国画长卷上。作品气势宏大,色彩鲜明,始于作者40多年前的构思,及25年前独行成昆铁路沿线写生、摄影收集资料,经过17个月的创作,其间百余次修改,于2013年1月终稿。《成昆铁路》长卷国画作者,就是嘉兴籍铁道兵画家项维。

1961年8月,从浙江美院毕业的项维在湖州入伍,当上了光荣的铁道兵,是八师38团12连的战士。由于有美术专业功底,铁道兵艰苦的环境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为他提供了创作源泉。在施工工地,他写生,积累素材,写宣传标语,创作美术作品投稿《铁道兵》报。功夫不负有心人,《铁道兵》报多次发表他的画作。

1964年8月,铁道兵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展开了成昆铁路大会战,几十万筑路英雄在横断山脉摆开战场。

整整3年半的成昆铁路战斗生涯,项维始终不能忘怀。退伍回到家乡后,一个牵萦于心的愿望,不时涌上心头。他决定重走成昆线收集素材,为创作《成昆铁路》长卷国画做前期准备。

1993年春天,项维自费坐火车到昆明,换车到禄丰,然后坐长途汽车和火车,一站一站往成都方向前进。每到一地,他就拿出纸笔写生;在重点地段,他还会用相机拍摄实景照片。为寻找能俯瞰铁路的最佳视角,他翻山越岭,行走在羊肠小道,坐在山坡上一画就是半天。有时没带干粮,他就摘树上的野果充饥,手捧路边泉水解渴。

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他亲自参加修建的成昆铁路像一条钢铁巨龙,上顶一线天,下临万丈渊,盘山而上,穿山而过,桥隧相连,迂回重叠,蜿蜒千里,不见头尾。列车穿行在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之中,奔驰在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

项维这次独行数千里,画了数百张写生,拍摄了十几卷胶卷,为创作《成昆铁路》长卷积累了丰富素材。

2011年9月,71岁高龄的项维构思已成熟,正式开始巨幅长卷国画《成昆铁路》的创作。首先是画20米长的草图,一卷机制长宣纸铺在长型画桌上,笔、墨、砚准备好后,项维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静静沉思片刻,然后睁开眼,用大、小号湖笔,蘸墨挥毫,勾勒川西平原的山山水水……

创作非常艰巨,在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项维闭门谢客,几乎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他废寝忘食地翻阅当年的写生稿和照片,再回忆当时身临其境的地形地貌,考虑成熟了,就动笔画;累了,喝一口浓茶,休息片刻,继续运笔。当他画到当年自己部队驻地中坝、六渡河展线、赖猫山隧道时,更是激动万分,当年战斗的情景又呈现在眼前。

成昆铁路千余里,沿途山水各不同。为区分不同山水的形态、质地和岩石的色彩,他运用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勾、皴、擦、点、染,把这千里江山表现得淋漓尽致。

项维工作一丝不苟,对这幅倾注他毕生心血的长卷,更是如此。有不满意的地方,他就用挖补方法进行修改,有多处几米长的画段整段重画,细改的地方达上百处,直至自己满意。为了下一步创作正稿,他带上这幅高35厘米、长20米,尚未装裱的初稿到嘉兴、湖州、苏州等地,请当年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铁一师、铁八师的老战友提意见。

《成昆铁路》长卷国画的正稿,用宽45厘米的长卷宣纸绘成,加上画卷首尾的题跋,共32米长,画卷于2013年2月装裱完成。

整幅画卷笔墨精细,栩栩如生。桥梁隧道贯穿于丛山峻岭之中,悬崖峭壁飞虹迭采色彩丰富,高山激流形态各异气势磅礴。每个重要工程位置都能在画中找到,生动再现了从川西平原成都到云贵高原昆明1000多公里的钢铁大动脉。

《成昆铁路》长卷国画完成后在嘉兴首次公开展出,远近的铁道兵老战士闻讯纷纷赶来赏析,画卷震撼着当年的成昆铁路建设者。看到当年熟悉的地形地貌,艺术地呈现在眼前,大家纷纷按图索骥,寻找当年战斗的足迹,个个喜形于色,赞叹声此起彼伏。项维向大家介绍了他创作的感受,说:“当年我们铁道兵建设成昆铁路,铁道兵精神激励着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