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题
海外纪实

踏平坎坷成大道
——记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长段咨询监理项目

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作者:高俊   时间:2019-04-29 【字体:

随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美丽的热带岛国斯里兰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引起了众多关注。由铁一院承担全线咨询监理的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也渐渐地走入世人眼中。不为人知的是,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咨询“海外第一大单”的项目中,铁一院经历了重重考验。

突如其来的“最后通牒”

2016年5月21日,在斯里兰卡总理顾问办公室,总理高级顾问面带严肃甚至严厉地直视着铁一院代表韩冬,一字一句地说道:“韩,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但你们的工作太让我失望了!接下来的两个月,你们必须按照承诺,把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派到现场!”

此时,距离项目正式开工已过去4个月。

那一晚,韩冬在沙发上坐了整整一夜。万里之外的铁一院总部大楼,院长办公室的灯光同样彻夜未熄。

突如其来的“最后通牒”击蒙了所有人,但这一切其实早有预兆。

相对于国内传统意义上的监理,国际咨询监理实际上更注重工程师的个人综合能力尤其是现场处置和决策能力,每一位经业主批准入场的工程师都要在现场独立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而国内的工程师早已适应了三级复核审查模式,在海外突然失去了团队支持,再加上受制于人员调配的实际困难,一部分派驻现场的监理工程师迟迟不能到位,在土建工程全面开工后,各种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现场工程师因顾虑业主意见而迟迟不作决定,或就应采用的标准长时间争论;现场工程师迟迟不能进入角色甚至无法到位;文件批复流程过长、工程进度滞后;开会时中方工程师往往因语言因素一言不发,业主的不满与日俱增;甚至当地聘用的工程师普遍不服从管理,使下达的指令经常无法落实……

无疑,现场工作全面陷入被动。

全球招聘:背水一战

业主给定的最后期限只有两个月。怎么办?

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海选”悄然拉开序幕。

首先是按照海外工程的实际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对设计相关岗位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将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海外。

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那段时间海外部的灯光往往一亮就是一个通宵。人员筛选、准备资料、逐个面试……大家分头行动,配合默契,信心十足,没想到最终迎来的竟然又是一次打击:在铁一院提交的大批备选名单中,最终通过业主面试的只有两人。

好在同步进行的全球招聘“雪中送炭”,总算带来了一些好消息:1标和2标的核心人物(Team Leader)迅速被确定下来。之后的一两个月里,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13名外籍工程师又相继通过面试,并迅速扭转了现场的不利局面,得到业主、承包商的一致肯定。

回顾那段经历,海外部所有人都记忆深刻。

语言,语言,还是语言!

斯里兰卡算得上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国家,每年的非工作日起码在150天以上。但这一切和工作在海外一线的工程师们基本上没有太大关系,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刻苦攻读外语的人来说,难得的休息日,更是巩固单词的最佳时机。

第四标段的合同工程师江万刚来自铁一院监理公司,刚来时英语交流能力几乎为零,但业务知识、管理经验尤其是FIDIC条款等专业能力过硬。初到海外的那段时间,宿舍的墙上到处都贴满了单词,除了开会、工作、睡觉外,他的耳朵里时刻插着耳机。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笨”办法,已经50多岁的江万刚生生啃下了英语这个“老大难”问题,迅速成为业主、承包商都十分认可的“索赔合同专家”。

第一标段的岩土工程师高红杰也是这样。第一次到达现场打开图纸时,熟悉的地形图和似曾相识的全英文字符让他一阵阵发蒙,而且这里对专业广度和计算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来之前想到了困难,但没想到会这么麻烦。”面对挑战,高红杰开始了自20多年前高考以来的再一次“发奋”。背单词、练听力、学规范、练口语,他每天早起晚睡,用了整整半年,终于在图纸和规范中找回了久违的亲切感。

团队的力量

斯里兰卡是佛教国家,但在工程的实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交锋甚至斗争。比如遇到大雨无法施工,势必要追加工期,就需要正式发起索赔事项。开工至今,4个标段总共发起过24个索赔事项,但只有一个索赔被接受,而且只获批一天。

现场工作远没有想象的简单。斯里兰卡以往的重大工程建设普遍采用西方标准和规则,企业“水土不服”,导致工程进展非常缓慢。

考虑到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铁一院斯里兰卡项目部一方面积极收集证据材料,另一方面加大经营工作力度,在总理府会议上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赢得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这一次的“对外交锋”,在承包商、业主以及各参建单位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不仅第二标段,其他各标段甚至业主总部原本对中方企业还抱有异议的人态度都悄然发生了转变。

这一仗使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无论是中方工程师,还是外籍国际工程师,大家在工作中的底气和责任感都强了很多。律师出身的马来西亚人Chin lik hin在服务期满将要离开现场时依依不舍,后来还专门推荐了两名能力非常强的朋友加盟。

“下次记得还找我!”这是很多国际工程师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