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工作动态

十四局电气化公司:“大数据”成为项目管理“定盘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范成涛 曹文波 张建星  时间:2020-11-27 【字体:

作为工程公司,项目是创效的源泉,为什么有的项目赚钱,有的项目亏钱,这里面固然有每个项目本身存在的先天因素,有后期项目管理者能力的差异,但相同类型的项目是不是存在共性,能否在已完工的诸多项目中梳理出一个大数据,用来衡量项目盈利情况,预防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亏损。

大数据蕴藏大价值

在急速行驶的高铁上,行程安排异常紧凑的十四局电气化公司领导,脑海里正在不停盘算着以什么价格竞标一个地铁工程。在以往,主要还是靠经验来进行估算。而现在,公司成本大数据库里的数据成了考量依据:一个地铁机电标几个站、几个专业,只要知道车站面积,乘以相应的大数据指标,便可得出比较精准的测算。这些简单易记的“大数据”,即使是在没有出来设计图的情况下,工程成本已了然于胸,心中有了底牌,中标底线自然也就有谱了。

从年初开始,在该公司总部会议室里,一场场气氛严肃凝重的项目经理竞聘会不断进行,前来竞聘的候选人,紧张地回答主管领导提出的各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项考核指标便是利润率,也就是这个项目到底能赚多少钱。当竞聘人报出数据指标的时候,同样需要合理的解释,利润不是凭空出来的,项目上哪里能节约,成本哪里能创效,这些也偏离不了“大数据”的支撑。

大数据蕴藏大价值。

形成“大数据”条件成熟

当前,在大数据时代,何一个个体都几乎将成为透明人。同样,在项目上发生的成本支出,是否也能进大数据库,让不合理的成本超支无处遁形。在该公司年轻的领导班子眼里,这个问题一直不断萦绕。(对于小型专业化公司来说,一个项目出现亏损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截至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已进入全国43个建设地铁城市中的24个,共承揽51个项目85亿元,其中68亿元为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约占近十年公司产值的50%,这就为地铁机电施工的“大数据”提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

公司地铁机电安装大数据库应运而生。

打响大数据攻坚战

 从2020年春节前夕开始,在和平路1号十四局办公大楼里,深夜的805房间经常依旧灯火通明,在该公司成本管理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办公桌,从各个项目临时抽调上来的成本核算人员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他们打响了大数据库的攻坚战。

这是一个繁复浩大的工程,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项目对上工程结算数量、对下劳务结算单价、项目实际物资采购单价、财务数据等,甚至还要翻阅大量的图纸,汇总分析项目各项成本数据……中间面临多途径数据收集、跨专业知识不足、无参考案例等困难。

为了保证成本大数据库的统一性、准确性,工作人员充分考虑了各个地域不同造成的地铁修建成本差异:大到主要材料设备的选型,例如北方城市地铁风道和出入口位置冬季温度低,管道需安装电伴热系统,而南方城市基本不用;北方空调系统多采用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水,南方城市多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却塔散热。小到地铁保温材料厚度的差异,北方城市多采用硅酸镁管壳保温,保温厚度50毫米,南方城市多离心玻璃棉保温,保温厚度30-40毫米……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首先采用了15个二层标准车站(平均面积13828平米)作为基础,共15000余条清单项。在收集过程中为保持一致,上万多条清单需要重新输入劳务指导价、物资采购价,逐条对比分析、换算,首先要求同存异,制作数据对比分析图,直观的查看运行曲线,进而分析得出地铁标准地下车站机电安装项目成本大数据,劳务、设备材料、间接费用、安全经费等项目的成本指标。

历经数月的深度分析,大数据结果终于浮出水面。明确了地铁车站机电的各专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统计出了管理人员的平均产值,对于总价合同项目提供了合格案例,成本控制、经济活动分析、结算及二次经营等工作提供了支持。

打造长效信息化管理体制

随着该公司的不断发展,项目群在不断扩大,积累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为保证成本大数据库的准确性,他们不断更新数据,不断扩大数据采集量,以更精准地指导项目成本管理。据悉,他们有了地铁机电的大数据库,还要适时地梳理装饰装修专业、铁路四电、公路三大系统等大数据,为公司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抓手。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如何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唯有不断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作为前沿高新技术的大数据正在驱动智能时代的来临。十四局电气化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坚守传统吃苦耐劳创业精神的同时,不断走出传统施工企业的老路,不断革新,运用科技技术管理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打造先进的管理体制,在追赶铁建一流的发展道路上,始终保持创效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