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做强创新“引擎”,筑造品质工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建军 王杰 姚琳  时间:2022-10-28 【字体:

申报国际专利1项,完成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8项,1项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优化方案92项;培养技术骨干17人;编写的《超厚劲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铝合金模板自加固体系施工》工法获湖南省工程建设行业工法;多项BIM成果获省级及国家级BIM奖项。自2021年成立以来,中铁城建杨建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开展创新和攻关活动,尽心尽责,务求实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有力推动了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姚琳 摄)

西安曲江文创中心项目塔楼建筑高238米,工程基坑深,砂层厚度达7米,失水快,易坍塌。杨建创新工作室团队不断探索超高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通过反复实验、调整工序,将砂层边坡支护合格率提高到95.2%。该工程单栋塔楼筏板需大体积浇筑混凝土达9000立方米,为防止内外温差较大产生裂缝,现场进行不间断测温,采用以钢管作为散热孔代替钢筋支撑和冷却管,并引入电子测温仪等进行监测,动态调整施工参数,确保了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垂直运输是制约超高层施工的核心问题。由于项目场地狭小,垂直运输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难度极大,与其他单位塔吊同时作业,安全风险高,施工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难题,创新工作室团队积极研究攻关,科学策划,靠前指挥,要求每台塔吊都要安装防碰撞监控设备及吊钩可视化系统,对吊装作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实时监控,有效降低了碰撞风险,杜绝塔吊安全事故。

创新工作室团队在施工现场研究(姚琳 摄)

在西安曲江文创中心项目建设中,针对工程重难点,创新工作室创新“智慧工地云平台”系统,从质量、进度、成本、物料、安全、绿色施工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管控。

工作室团队积极开展各类科研工作,通过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针对超高层施工领域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深入钻研。为更好地提高施工成品质量,项目成立质量管理攻关小组,优化钢骨柱与梁节点部位箍筋施作方式;优化核心筒钢结构牛腿节点;创新超厚劲钢混凝土结构模板加固方式;研发侧压力传递装置,解决狭窄场地超深基坑超前回填技术难题。

“西安曲江文创中心项目《内拉筋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官网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上,看到此条消息的杨建不禁喜上眉梢。该课题提出内拉筋新构造措施,提升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可提升至剧震不倒,同时缩小钢管壁厚度,减少用钢量,适合各类型钢管混凝土柱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操作方便,效益显著,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西安曲江文创中心项目效果图(姚琳 摄)

西安曲江文创中心项目地处城市中心区,周边毗邻快速路主干道、住宅小区,地表以下层层分布着粉土、粉砂、圆砾、黏土、细砂,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施工效率提升1倍,工期压缩20%以上,经济效益提升30%,当前进度较合同工期提前3个月。”在业主观摩会上,由杨建创新工作室研发的“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柱内拉筋施工工法”引来阵阵喝彩。

为不断扩大“创新工作室”的工作覆盖面,杨建创新工作室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汇聚在一起,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更多“一线创新人才”,推动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在上级对创新工作室工作的帮助指导下,初步形成领导组织、项目支持、典范引领、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发展格局。

杨建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现场施工生产上,同时对职工成长、综合素质提升也发挥出积极作用,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学习会,将先进工法和知识通过培训传授给项目部青年员工,使青年团队迅速成长。在“导师带徒”活动中,创新工作室技术带头人优先作为师傅,扛起为项目部培养优秀青年员工的责任,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书》,通过“导师带徒”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导师传授知识、绝招,提高了青年员工的技术素质。

“参加工作以来,一个个技术难点都被我们顺利化解,难点最终成了亮点。”由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中铁城建一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参与建设的项目中,曾获得中国铁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工法4项,授权专利13项。他说:“这些荣誉不仅是肯定和赞誉,更是一份激励和指引,是对前路更大的期许。”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