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智慧管理赋能沪苏湖铁路高质量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进修 徐培强 张萌  时间:2022-10-09 【字体:

“太震撼了!如果不是亲身体验,真不知道一个建筑工地的安全防护如此重要。”在沪苏湖VR虚拟体验现场,作业一线工人们着实为眼前的“危险”捏了一把汗。这是南浔制梁场工人小刘戴上VR眼镜进入防护未到位的施工场景后发生的惊人一幕,也是中铁十五局沪苏湖项目智慧管理一个缩影。

沪苏湖铁路起于上海虹桥站,止于湖州站,正线全长163.708公里,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对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苏南地区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由该集团负责施工的线路全长32.631公里,主要施工任务含特大桥梁1座、高架站1座。其中,南浔高架站为2台5线,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安全大于天,但时间一长,安全防范容易麻痹!”该项目安全总监贾俊华介绍,引进VR虚拟系统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危机四伏”的作业环境,让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如履薄冰”,绷紧安全弦,提前感知防护缺失、违章操作的危险,自觉自愿做好安全生产防护。

上场伊始,该项目就牢牢守住质量安全红线,在推进标准化管理常态化的同时,坚持风险研判和隐患排查治理,让双重预防机制从墙上走到施工现场。施工中,他们还通过开展创建“样板指引”活动,狠抓开工条件确认和工序许可环节落实,强化方案及技术交底落地,确保现场施工安全质量平稳可控。

现如今,走进沪苏湖铁路项目工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规范的施工机具和井然有序的繁忙作业。智能系统的嵌入,让项目变成一个标准化管理的大观园。

据项目经理王海舰介绍,为把沪苏湖铁路打造成精品高铁、绿色高铁、人文高铁、智能高铁,他们一直探索用现代科技手段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安全和高质量。在“物联网+施工”模式上,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将物联网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项目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让传统的建筑工地实现了智慧管理。

“为破解大规模施工过程中的劳务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等难题,我们用这些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该项目一分部负责人张华说,“为了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我们还专门建造了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智慧工地管理中心,吸引了周边诸多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随着时代发展,业主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该项目全程穿越长三角核心区和生态绿色示范区,环保优先、开工标准化是项目的最大特色。

为保障工作、环保两不误,该项目二分部负责人王广辉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试验,最终决定在罐顶上增加智能喷淋装置。设备在运转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扬尘,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采用喷雾降尘,为项目环保工作增设了一道“防护墙”。

作为沪苏湖项目施工重地,南浔制梁场一直是全线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的标杆。据梁场负责人赵阳介绍,梁场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应用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和工程试验检测(试验室、拌和站)智能工作系统,以及IOT、BIM、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了基于4D云平台的智慧梁场管理系统,对梁场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等进行数据的实时汇总,实现箱梁预制到架设的全面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和大型设备的实时监控检测。

在智慧化建设方面,梁场钢筋加工场配备了定位网智能焊接机、智能钢筋剪切机、智能四机头弯曲机器人、智能调直切断弯曲机、智能钢筋弯箍机等八台智能钢筋加工设备,有效控制钢筋的下料、加工尺寸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钢筋加工人员投入。

2021年11月12日,沪苏湖铁路智能、绿色、标准化建设观摩会在南浔制梁场顺利举办。上海枢纽指挥部指挥长孟凡华对南浔制梁场的智慧工地建设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表示:“现场做得比较到位,希望中铁十五局能继续坚持高标准要求,为打造沪苏湖铁路精品示范工程起到引领作用。”

自开工以来,该项目先后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项目”、上海枢纽指挥部“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示范工点”“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并连续两年获得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标准化文明工地”称号。2022年,项目获评浙江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奖牌(张萌 摄)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