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用青春织密地铁交通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寺轩   时间:2022-04-27 【字体: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主动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每一条线路的建成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格局。

在很多昆明人眼里,地铁建设是门前围不完的绿色围挡,是交叉路口总得等好几拨的红绿灯,是一直寻找找不到的左转路标,是早晚时分定时响起,耕耘不辍的机械施工“啄木鸟”声。

昆明,作为祖国西南的重要城市,近几年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地铁建设方面更是如此。不过,地铁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背后,有数支精英科研队伍夜以继日地进行规划和施工,铁四院昆明地铁5号线结构设计团队(以下简称“5号线设计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不久前,这支团队荣获2021年“昆明市五四青年奖章”。

为了确保建设顺利和稳定,5号线设计团队由“老中青”三个青年领衔组成:1984年出生的师傅徐永浩担任结构专业副总工;1986年出生的贺敏杰担任结构所所长,1988年出生的陈晓龙则是5号线结构专业设计负责人。

面对安全、工期、投资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三个青年”领衔的5号线设计团队克服多种不利条件,坚持科学规划、周密组织、严格管理和精心设计,用青春热血织密昆明交通网。

向施工难题进军

徐永浩正在研究设计方案

“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北起世博园站,南至宝丰村站。线路全长约26.45公里,共设车站22座,全地下敷设。线路贯穿昆明市主城核心区,途经世博园、圆通山、翠湖、滇池等昆明著名景点,线路周边还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云南省博物馆、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著名地标。”聊起5号线,徐永浩如数家珍。

徐永浩坦言,5号线是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自然、历史、文化元素众多的一条线路,更是连接昆明市南北的快捷“大动脉”和昆明市内的“旅游专线”。

不过,5号线全线岩土种类繁多,地质条件变化大且复杂。而工程穿越城市核心区,多数车站邻近重大风险源,周边环境复杂,设计难度极大。“如何安全、高效、准时完成建设工作”成为徐永浩最为关心的问题。

“以滇池卫城站为例,该站用地极为有限,但周边居民较多,影响较大。”徐永浩回忆说,最终通过各种方案比选,5号线设计团队将其设置为昆明市首个“无柱车站”,开创性地在高地震烈度地区采用密肋横梁结构方案,将站台区域设置为无柱,将车站“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为满足市政府“滇池路还路于民”要求,设法将地铁建设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徐永浩带领同事在怡心桥站采用了“先隧后站”技术,先保证盾构贯通,提前封闭滇池路上其他站点的盾构孔及出土孔,撤除围挡,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给周围居民出行带来的困扰。

此外,为解决管线迁改周期长、难度大、费用高等问题,徐永浩创造性提出“富水软土地区大型管线原位悬吊保护与倒挂井壁法”,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缩短了围挡时间。

“像五一路这样的繁忙路段,既要在各个路口设置出入口方便市民,又要尽量减少施工对道路的影响,在地下水位高、覆土较浅的情况下,我们设计‘全断面注浆+大管棚+超前小导管+CRD法’的方案,采用风险较大的暗挖法,实现功能和不围挡的双赢。”徐永浩介绍说。

正是得益于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徐永浩对每个标段、每个站点的不同情况,都能给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效果极强的措施。这让5号线建设变得更加顺利,最终让“品质和速度兼得”。

瞄准细节为“安全”护航

当建设方案拟定后,如何将文字变成实际蓝图,如何将建设落到实处,如何保质保量保进度等问题,就落在了5号线设计团队中的核心部门结构所。

贺敏杰和师傅徐永浩在现场

身为结构所的当家人,贺敏杰继承了师傅徐永浩身上的严谨和专注。在人力调配上,贺敏杰整章建制、提前筹划,将设计人员精心安排,制定了有效的计划作业表,设置专门的督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在图纸审核环节,贺敏杰更是显得有些“严厉苛刻”,甚至是“挑剔”。据同事回忆,大至与各个专业的接口,小到每个节点的画法,贺敏杰都会一一审查,细细把关,意见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十几页,有时修改得让同事们“欲哭无泪”。

不过,正是这种“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的工匠精神,让5号线建设变得更为顺利。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结构所完成了5号线站点所有结构设计。

其中,世博车辆段拥有超31万平方米的大体量,而贺敏杰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披星戴月,在3个月内就完成了所有设计任务。“绝不拖地铁建设的后腿,确保现场好做,还有确保安全,是我的基本职责。”贺敏杰直言。

陈晓龙在现场配合施工

同样瞄准细节、严谨规划的还有贺敏杰的徒弟陈晓龙。

在高效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陈晓龙会合理安排每周的现场巡查,有时候他会带着自己的徒弟们一起,到现场用一线工作法,向他们讲解、示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打造更好的地铁建设团队。

有时候,陈晓龙还会自己默默蹲守现场:“看卷材一块块铺设,钢筋一排排绑扎,模板一块块架立,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成才,是妙不可言的事情。”

对于现场问题,为了不耽误进度,陈晓龙总是第一时间到办公室核算解答,5号线建设团队周六是正常上班时间,他更是公司周末、深夜的常客。

2021年是5号线建设极为艰难的一年,由于沿线泥炭质土较厚,虽然在前期勘察设计中已充分了解并考虑了处理措施,但在建7座车站陆续出现沉降预警。

从4月雨季开始,徐永浩、贺敏杰和陈晓龙三人不是在抢险,就是在抢险的路上。不分日夜,有任何问题,他们都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看现场、分析原因、核算、提出建议。甚至在人们欢度新年的时候,师徒三人还在五一路站,盯着他们的暗挖出入口。

2021年9月27日,随着5号线最后一个车站——怡心桥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在现场巡视的师徒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并拍下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这还是三人第一次同框。

导师带徒走进现场

事实上,铁四院导师带徒制度,是数代四院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优秀制度。陈晓龙、徐永浩、贺敏杰三人,正是千千万万地铁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作为一颗小螺丝钉,能和整个团队并肩奋进,为昆明地铁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为昆明人民便利出行奉献微薄力量,是这批伴随昆明地铁织线成网的“新昆明人”的心声。

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月15日,昆明地铁5号线正式开启空载试运行,并计划在2022年内开始试运行。届时,设计团队在国内首先使用的直流三工位隔离开关以及其他各种智能系统,也将给昆明市民带来全新体验。

十四年前,武汉人徐永浩来到昆明。

十一年前,衡阳人贺敏杰来到昆明。

九年前,宜昌人陈晓龙来到昆明。

而今,他们家是昆明家,娃是昆明娃,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用青春陪伴昆明地铁织线成网,用不朽的建筑记录与这颗“高原明珠”共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