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华:让“中国精度”享誉世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车凯  时间:2022-04-08 【字体:

刘军华登上首部《中国劳模工匠箴言》

打开三脚架旋钮,将脚架撑开,让顶端中心点垂直于地面,随后固定测量仪,调整精平气泡,确保仪器处在与地面垂直的水平面上,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测量结果精准无误。这就是中铁十二局三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刘军华的“一测准”绝活。获得2020年“全国劳模”荣誉称号后,刘军华不仅照常活跃在施工一线为技术人员悉心授课,而且强抓企业科技创新工作,2021年企业成功获得106项专利,专利数量实现年度增长32.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从一名技校毕业生到参与修编完成国家最新《铁路工程测量》和《铁路工程三维地理信息数据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刘军华已经成长为国家测绘标准领域的领军者之一。28年来,刘军华先后参与建设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大西高铁、雅康高速公路等200多项重难点工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年均工作280余天,徒步2000多公里,架设仪器近15万次,获得各类测量数据超千万组,却始终保持“零”差错的纪录,用匠心为企业测出了总产值几百亿元的精品工程,多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重量级荣誉。

测量生涯中,刘军华感触最深的就是,随着时代进步,要干好测量工作,不只在于“守”,更在于“新”,必须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京沪高铁原设计全线采用德国专利CRTS-II型轨道板,供货方自恃有技术优势,价格昂贵且丝毫不肯让步。作为中方谈判代表的刘军华决定放弃引进,自力更生。他带领团队开始整套制板检测系统研发,从模具安装、模具检测,到轨道板检测、软件编写、工装研发,相继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一套全新符合检测要求的CRTS-II型轨道板检测系统最终成形,将德国技术所要求的2毫米误差范围缩小到0.3毫米,不但打破了德国人在这一领域的垄断,还把行业推崇的“德国精度”变成了“中国精度”。

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078转运轨道是国内首例采用曲线重轨的航天发射场转运轨道工程,需要在极短时间内高精度放样32646个预埋锚栓孔位置,各项精度控制、工程质量标准十分严格。刘军华通过反复查看图纸和深入现场,成功改进承压板精调、“厂”字型精调、仪器强制对中平台3个工装,将放样效率提高了18倍,轨道安装效率提高了9倍,轨道精调速度提高了12倍;研发的“用于火箭垂直转运轨道超宽轨距精调与平顺性的检测方法”,彻底解决了世界第一条小半径超宽轨距高平顺性精调无法直接测量轨距、水平、超高、轨向、高低、扭曲等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同时,刘军华作为国家级“刘军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先后总结编写部级工法16篇,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专利8个,工艺创新多达13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不仅如此,他还为企业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他的团队中有6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5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有4人在国家一、二类测量工种职业资格技能大赛中折桂,其中获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3人、三晋技术能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企业测量大队被评为“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刘军华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山峦河川,以过人的技术和坚韧的信念,践行着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