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老桥换新颜 甲子逢故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胡 邹佳兴   时间:2022-07-11 【字体:

岁月如梦早叮咛,甲子如期故不惊。从“初建”到“重逢”,同行六十载,今又贺君安。

近日,在全株洲市民的瞩目中,陪伴了他们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新华桥“涅槃重生”。桥上,崭新的沥青路面,更为宽敞的双向8车道;桥下,交错的铁轨朝着地平线方向延伸,“重回桥上看火车”的热盼得以实现。

在老桥换新颜的背后,凝结着中铁二十五局三公司新华桥项目部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

株洲新华桥试通车现场(唐文健 摄)

捧起一颗红心:艰难时刻勇挑重担

时针拨回到10个月前,该工程上跨多条既有线路,施工风险极高,旧桥拆除工作迟滞不前,项目职工愁容满面。

要想泰山移,须得人心齐。这样的局面下,该公司领导班子后脚跟进了项目,挨个谈心解惑,讲述1964年公司参建新华桥的历史,组织施工推进会和劳动竞赛,与项目职工同吃同住,跟班作业,改方案、盯现场,雷厉风行的作为,给畏首畏尾的职工们吃下了定心丸。“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父辈参建的桥,如今又要在我们手中重生,这是我们两代人之间的深情接续。”项目施工员张新利说道。

时间,是最大的难题。项目施工,要利用铁路空闲的天窗点,但株洲火车站是枢纽站,天窗点一般最长不超过90分钟。即便如此,扣除施工进场和扫尾的时间,可供利用的,也仅60分钟左右。加之春运时期,繁忙起来的京广线和沪昆线上,很可能一个星期都没有一个点。

有的放矢,才能一举击中。为了尽快打开局面,项目部反复推演工序、确认施工内容、核查风险源,前后对施工方案进行了10余次反复论证与修改。“见缝插针、找缝插针,做缝插针”,将施工内容一分为二——主线与非主线,项目开启了主线与副本任务“齐刷”、平行与流水作业交叉的“三班倒”工作模式。

面对这么复杂的封锁施工,该项目团队理清思路,将施工进度节点化,专人负责盯控,把安全、施工、协调等工作剥茧抽丝,细化到人。安全工作由安全总监牵头,制定规章制度、奖罚措施,签订责任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工程施工由总工牵头,制定施工方案,组建工程队,划分任务,协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工作由项目书记牵头,针对地方协调及广铁局各站段,成立专门协调组。

众人划桨开大船,“分工不分家”,晚上赶工抢“天窗”,白天开会推方案,2021年12月21日,他们完成了全部梁体拆除,今年3月29日完成了1号桥墩拆除,5月21日完成了全部梁体架设,6月17日顺利完成了沥青路面摊铺……这座株洲人民心系牵挂的D级危桥如期重获新生。

桥边,陪伴新华桥走过了57载风雨的古樟树下,围观的市民们凝望着这座得以重建的新桥,满脸笑容。“活儿总得有人干!不能让大家失望!”该公司党委书记王革新风轻云淡的言语背后,赤诚之心,熠熠生辉。

守住一条红线:没有安全都是空谈

在火车头上抢点,在火车身侧拆墩,安全是紧绷在项目部职工心里的一根红线。

有道是,“宁建十座桥,不拆一座桥”。原来的新华桥的部分桥体、桥墩等,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老化、剥落,而桥体结构互为支撑,拆除过程步步惊心。更何况,新华桥上跨京广线、沪昆线以及长株潭城际铁路线,桥下有10余股道,铁路2万伏的高压接触网离桥底座仅有18厘米,桥下高峰时期每四五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高速驶过。而桥墩,全部位于铁轨股道之间,正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拆除与重建过程中,每一个节点都惊心动魄,而位于京广线两条客线间的1号桥墩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两条股道间仅不到3米的间隔,大型设备无法进场,项目只能采用人海战术,桩基础开挖、土石方及物料转运,全凭工人肩扛手抬。尽管已经做好了物理硬隔离,列车降速通过时产生的压迫感,依旧令人心惊。

类似这样的二级封锁施工,项目前后经历了90余次,值夜班可以说是项目常态。项目班子成员分人分组,对施工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确保每道工序无误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副经理苗林峰更是熬夜加班的“常客”,在项目职工眼中温和且亲切的他,在遇到现场施工员出现违规问题时候却难得的严厉,“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

施工方案优化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每一次天窗点作业,就像悬崖边上走钢丝,一个小细节就可能翻车”,每次制定方案,都是项目总工程师王春勇最忙碌的时候。“天窗点”作业施工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硬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则是他心里的一根“警戒线”。车辆调运、材料进场、质量控制、现场防护、人员进出场、后勤保障,都要考虑周全。一本施工方案,集结了项目各部门的心血,需要反复斟酌、反复印证,有时因为一个问题,他就带着工程部加班到天亮。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保证了施工过程的规范、有序、可控。

“大干”不是“蛮干盲干”,而是“实干巧干”。安全卡控制度是项目部确保施工安全的创新之举,班前设备进场、人员配备是否就位,过程中施工工序、操作规范是否规范,完工后机具撤离、工料清理是否完成,每一项与施工安全息息相关的细节都一一绘制成表。

10个月里,前后237个天窗,天窗点一到,哨声一响,戴安全帽、穿防护服,拿好对讲机、防护彩旗,紧接着防护员到位确认、班前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检查、所在施工区域红线危险区域告知……一连串工前准备是项目职工牢记于心的“规定动作”,更是项目部“严、高、细”安全管理理念的缩影。

搭建一座心桥:用心用情聚力人心

老廖是一个抖音“大V”,家住在新华桥附近,提到新华桥,他如数家珍。为了了解新华桥重建的最新进度,老廖的执着令项目头疼不已,“先是趴在缝隙里看,又想办法偷溜进工地,实在不行,就用无人机偷拍。”既要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又要担心无人机造成的施工事故。

在多次劝说无果后,项目党支部书记袁竹林心忖,“堵不如疏!”于是,他贴心地为老廖戴上安全帽,带他走进施工一线,热心当起“向导”来。一来二去,老廖成了项目与市民的“传声筒”,在老廖的抖音账号里,他科普新华桥重建难度,介绍项目建设进度,记录一线作业人员熬夜加班场景,也让曾经因改道堵车而抱怨不断的市民们多了理解和支持。

工地热火朝天地大干,袁竹林盘算起来,后勤保障更不能耽搁。在他的组织下,抢工大干时,把饭菜热乎乎地送到工地上;熬夜加班时,宵夜就递到了职工手中;天气开始升温时,绿豆粥也悄然进了工地上用作临时休憩的工棚。“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集体生日系列活动有序开展,细微之处更显真情,职工齐头并进的劲头也更足了。

如今,株洲市民们又能驻足在桥上看桥下火车疾驰,然而这些勇敢的建设者的脚步不会停下,等待他们的将是下一个依然充满挑战和征服、交织着汗水和荣耀的新征程。他们将再次用汗水和智慧抒写新辉煌。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