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入秦大练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占堂   时间:2023-10-19 【字体:

“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这就是你,这就是我生命的历程……”每当听到这首歌曲,自然就会想到我们这支队伍兵改工后在国家重难点工程建设中冲锋陷阵、屡建功勋的战斗经历。

1988年9月份,我所在的原铁十五局一处承担了引大入秦工程国际一标、国内二标施工任务。该工程主要任务是把青海省大通河的水引到干旱缺雨的甘肃秦王川,属世行贷款项目。其中,先明峡倒虹吸是当时亚洲最大的。

当时,驻地位于“山上长青松、河中无鳞鱼、两省三县闻鸡鸣”的原始森林区,海拔2335米。开工后,首先面临的是“菲迪克条款”适应难,标价低、投入大、资金紧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加上地质条件差,塌方不断,险象环生,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

一时间,引大工程引起了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多次到现场勘察,制定了向山体灌浆的施工方案。通过组织压浆后,虽然大的塌方停止了,但是小范围的塌方还在持续。有一次,铁道兵出身的副队长屈占民正在指挥立模,忽然听到头顶有响声,他刚想闪开,但已经来不及了,一大块石头直落而下砸在他身上。工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幸好没有伤着身体主要部位。住了半个月医院后,他又一瘸一拐地上了工地。这种危机四伏的施工环境不仅影响了工期,也削弱了部分职工的士气。

那时候,引大成为当时总公司、十五局的头号难点项目,牵动了多少人的心。面对重重困难,中铁十五局迅速部署加强领导技术力量,实行干部轮流值班和安全检查制度,加大险情排查和防护工作。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大胆采取超前锚杆法,对坍塌和断层带进行弱爆破、小导坑掘进,再扩挖的施工方案取得了成功。同时,局多次拨付工程资金,调遣各种大中型施工机械,动员干部、家属向引大工地邮寄慰问信、慰问品等,使一线职工深受鼓舞,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工程进度不断加快。

记得当时,职工每人每天伙食费只有3元钱左右,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老铁们仍然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有个工友还在宿舍的门上写道:“面条拌盐水浓淡总相宜,稀饭就咸菜苦尽甜自来。”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战,参建职工战胜了数百次大小塌方和涌水,于 1993年7月29日主干渠终于胜利贯通。经甘肃省和引大指挥部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引大项目是我们这支队伍兵改工后承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在当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我们发扬铁道兵精神,锤炼了队伍,树立了企业形象。

至今,我还珍藏着引大入秦的一些资料照片。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自己兵改工以来走小路、修大路的艰苦经历,想起我们这支队伍凝心聚力闯难关的战斗岁月,心里就感到特别自豪和荣光。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