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白山一线实录!丹青妙笔、山水同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舒 王诗萌 毕诗佳  时间:2023-10-07 【字体:

18611.44平方公里区域范围、白山市4个县(区)、3大类22个子项目、7000多个图斑、150张初步设计图纸、3版综合治理方案优化,60个日夜奋战和跟踪服务……

今天,让我们带大家透过镜头与笔触,聚焦位于吉林白山的“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现场,在巍巍长白山麓中、滔滔鸭绿江之畔,体悟山林涵育希望、升华绿色资本的“生态水墨”怎样展开?“五院生态军”如何再执丹青妙笔,擘画东北亚区域“山水同治、水岸同修”的系统化生态修复样板。

擘画五院方案,执笔“一体化”环保工程

“该项目以江河湖泊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科学合理识别、诊断生态问题,是一次各修复单元‘和合共生’的系统性生态工程。”项目常务副指挥长胡家梁表示,他从7月初进驻白山现场、在60天的跟踪服务之中,对“一体化”项目有了更直观的体悟与期待,“更深更广的成效,就是重塑了这片山水的底色。”

“重要源流区总面积达18611.44平方千米。”唐沛说,相对于“两轨业务”,项目周期更短、单元更多、对接单位更多,“涵盖了矿山生态、水生态、林业生态等3大类生态治理工程,共包括了22个子项目。”

60天来项目组与白山市4个县(区)相关江河、森林、矿山管理部门,进行了实时沟通与方案优化,拿出区域生态系统群、功能整体提升的“最合理方案”。其中,计划在2023年开工的就有14个子项目,项目组以山、水、林三大专业完成行业划分,2个月来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细化讨论,初步设计图纸上7000多个整治斑区,就是大家日夜奋战和跟踪服务的最好见证。

仰望巍巍长白,默许“废矿复青山”心愿

图片8.png

绿色肌理中的“伤疤”(王舒 摄)

长白山老岭山和龙岗山内,在上世纪中叶内为修堤固坝、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石料、石材,曾经的开采变成了现今的“生态欠账”。

19日,我们跟随项目组进入白山区域3处历史遗留工矿地进行调查,当无人机飞起俯瞰山麓之时,在满屏绿意中突然出现的石坑、陡崖和渣山,就像在“绿色肌理”中挖出了一块“灰色伤疤”,刺眼且狼藉……

此时,“全副武装”的矿山修复小组,正沿着几十米深、危岩直立的弃坑边缘攀爬、谨慎前行,他们不时拿出罗盘、皮尺和地质锤进行调查与记录,有时还需要相互挽手和借力,去攀爬立坡与深坑边缘,细致标记矿区周边的山体崩塌、渣石堆砌和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

“我们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还要采用遥感、航空摄影的‘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手段,为地灾治理和生态修复夯实基础。”矿山修复负责人魏宝华说,在残留山体陡立、风化严重、岩体松散的易崩塌区域内,大家要理清废弃石料的堆放情况,分析出矿坑的垫坡方式,形成合理的山体台阶与边坡方案,再通过固山、改坡、治污、种树、植草“五位一体”修复手段,让废弃矿区重新挺起“山之脊”。

“我们外业时只能搭乘皮卡或林区养殖户的拖拉机,才能顺着踩出的蜿蜒小路抵近现场。”矿山修复勘察负责人孔宪金分享着进山经验,“遇到只能徒步进入的矿区,大家靠卫星电话保持与外界联系,有时还得求助熟悉山路的农户,带上土狗陪大家进山。”

图片13.png

五院人在废弃矿区开展调查(王舒 摄)

在疮痍的废弃矿山区域开展调查,无疑是艰苦的。但完成“生机再现”,让“灰色伤疤”重新复绿在长白山的钟秀山麓之中,是五院“环保人”默许的心愿。

涵养两江之水,激荡“碧水荡清波”韵律

“区域内有鸭绿江和浑江两大河流,而浑江既是白山城区主要行洪河道,又是城区的核心景观要素。”副指挥长王自业表示,保护与修复浑江水系生态,成为实现水城共融、解决现存环境问题的关键工程。

两个月来,项目组在白山市浑江水系范围内,开展了大量走访调查。“如何设置好堤岸生态缓冲隔离区,在提升景观的同时,发挥好‘渗、滞、蓄、净’功能,实现‘治岸以保水’成为发力关键。”设计人员石斌说,在不破坏原有自然基底的同时,将对江畔裸露滩地进行保护与修复,设计建成具备湿地涵养、绿林缓冲、生态缓冲等功能的江畔公园。

“游人静立于菖蒲栈道之中,漫步于潺潺汀步之间,俯身舀一手清凉透亮的江水,挥手散入这碧波之中,激荡起一圈圈‘绿色涟漪’。”水生态副总工杨晨细数着完成改造后水畅、江清、岸绿、景美的意境。

图片17.png

项目组人员商讨设计方案(王舒 摄)

与堤岸公园相呼应,项目组还将对既有“城市绿心”公园进行修复改造,修建部分人工湿地配套工程,尽可能选用生态净化效果好的本土植物种类,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水质净化等功能。“白山市内的支流水系还将逐步进行连通,让城市里的水全部‘活起来’。”设计人员石斌说,未来市内滨水环境,一定是和谐、安宁的。

20230928.png

设计人员实地勘测(王舒 摄)

“儿童嬉戏、老翁垂钓,亦见情侣携手细语,让养育一方的碧水清波,透过五院‘环保人’的灵感与双手,激荡出全新韵律。”石斌自信地憧憬。

培育山林绿波,描摹“绿色新经济”愿景

“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是我们的目标,要落实‘在哪种、种什么、种多少’等问题。”副指挥长石亮表示,该区域计划完成森林生态修复面积4781.85公顷。

“浑江上游林木普遍处于中、幼龄期,人工林密度偏大、但胸径偏小,植被的生长速率也会降低。”石亮说,项目组成员每天清晨,跟随当地林业工人一起进山,分区域对天然林保护、后备资源培育、退化林情况进行调查。

“进到林区是没有信号的,大家必须跟紧林业工人,而在东北山地间必须全副武装,大家扎紧裤腿和袖口,甚至用毛巾捂住领口,再背上驱虫药水和防蛇药粉,随时防范密林中的蜱虫和入秋后活跃的小蛇。”林业设计人员邓之悦说,进山工人都很有经验,但东北经过几十年的封山育林,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他们还是几次“遭遇”了野猪……

“几个月下来,大家对林内‘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封则封’的育林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考量。”设计人员邓之悦说,将针对郁闭度不合理的林分,开展以抚育伐、林窗调控和补植补造为核心的定向抚育,促进形成以珍贵树种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我们不仅要恢复‘绿水青山’的颜值,还要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图片21.png

无人机俯瞰山林(王舒 摄)

在无人机的俯瞰之下,山林随着秋风荡起绿波,五院“环保人”紧张穿行在密林之间;在动与静之间,往昔与当下交叠,勾勒出“绿色新经济”发展画卷。

探索“特色方案”,谱写“山水同治”新篇

20日上午,我们跟随项目组在白山市郊,对一处人工湿地公园进行调查——如果没有项目组指引,望去就是一片盘根交错、野生灌木无序疯长、大量渣土随意堆弃的城郊野坡,而到了专业人手中,将成为“特色方案”的展示地。

“项目组凭借以往矿山修复和农田治理经验,为项目增加了‘田’的单元。”唐沛解读到,堆弃渣土的土坡,可以修复新增成梯田,不仅增加了当地耕地面积,还将渣土用于矿坑平整、陡坡地段续坡,“渣土被废弃矿山无害化消纳,矿山陡坡绿化难问题解了,渣土直接被有效利用,当地执法问题得到缓解,土地修复成新田,绩效和资金指标‘考核’得到优化。”唐沛说,“一举多得”的五院方案很快获得政府山水办认可和“赞赏”,而方案则源于企业在生态环保领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中,不断积累的策划与设计经验。

“为政府提供生态环保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是我们的目标,五院‘环保人’正沿这条路坚定地前行。”唐沛说,与时俱进的不只有方案,环保项目正在探索与铁路项目不同的组织模式。

图片25.png

设计人员讨论方案(王舒 摄)

“生态环保项目的周期一般较短,项目组内部对专业的划分更具有特殊性,一般都实行勘测+设计一体的专业模式,从而能培养擅长勘察、设计及概预算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参与项目投标及初设审查的地路院环境所所长王维说,大家渴望通过这个环保项目,锻炼成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未来从事环保业务的“资本”。

图片26.png

顺利通过评审(项目组 供图)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家都憋着一股儿,就是把这个项目干成‘生态+’品牌的代表作!”大家相信,“五院生态军”有决心、有毅力、更有能力,用丹青妙笔勾勒出一幅幅“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碧、林更郁、田更沃”的绿色发展画卷,去执笔更多的“一体化”环保修复工程!

图片27.png

项目组实地勘测(王舒 摄)

“未来,定会如你我所愿,因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亦不忘我们这些执笔绘绿之人!”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