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川青铁路:“爬”上高原的“钢铁巨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小艳 常博   时间:2023-12-04 【字体:

“跨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盆地,数不尽的密密的层林,沼泽和沟壑,接连在原没有铁路的川西北土地上,在高原峡谷的苍茫中低吟着建设者壮美的赞歌……”这便是川青铁路沿途广袤而复杂的地形地貌的生动写照。

列车驶过茂县车站(常博 摄)

川青铁路是我国继青藏铁路之后修建的又一条“高原天路”,正线全长约83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起自成都东站,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接入西宁站,是我国首次穿越南北地震带修建的铁路,被誉为中国最难、世界罕见的铁路线。线路穿越活动断裂带密集区的龙门山和西秦岭地震断裂带,途径四川盆地、秦岭山地、河西走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建成后,不仅将结束川西地区无铁路的历史,也将架起成都通向中亚的第二条国际大通道。

在历时十余年的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的建设中,中铁十七局集团一公司成兰项目承担五线特大桥、五线中桥、茂县隧道和茂县站维修车间等施工任务,其中茂县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光明乡,长6113米,工程地质上呈现出“地形切割极为强烈、构造条件极为复杂活跃、岩性条件极为软弱破碎、汶川地震效应极为显著”以及“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的“四极三高”特征,同时伴随着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质,建设难度极大,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堪称难点中的最难点。

烂豆腐上动刀子——勇穿地震活跃带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川西险。而川青铁路翻山越岭,跨河穿林,如巨龙般穿行于川西北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极端复杂的地貌中,其中茂县隧道穿过长达480米的茂汶活动断裂带核部,如穿山甲般嵌入龙门山后山,受汶川地震影响,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余震不断。

茂县隧道所在位置(常博 供图)

2014年5月,茂县隧道1号斜井施工进入活动断裂带,受高地应力、余震影响明显,并且首次遇到大变形,变形量累计达到120厘米,在国内在建隧道中实属罕见,这也是全线唯一同时出现活动断裂带和大变形情况的隧道,围岩手捏即碎。怎样实现在“烂豆腐上动刀子”成为建设者们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做好大变形隧道施工,我们与相关单位共同研发了适用于隧道大变形段施工的DCM2-90履带式锚杆台车,提高了软岩隧道整体进度。”项目总工程师刘伟说道。该项目召开方案研讨会,通过技术难题攻关及现场踏勘,群策群力研讨出既能适应活动断裂产生的错动和位移,又能保证隧道结构不被破坏的施工方案——仿照人体脊柱,通过短节设计,让隧道像脊柱一样,可以铰接,采用圆形衬砌结构,加强每一节刚度,每节之间采用宽变形缝及特殊的止水带,既能够适应变形,还能为运营后隧道加固提供空间。茂县隧道成功穿越地震活跃带,实现了在“烂豆腐上动刀子”。

化解施工“肠梗阻”——巧施工法强爆破

自2012年底进场以来,茂县隧道修建先后通过了三线合修大跨段、变宽合修段、左右线分修段、小净距段等的重重考验。施工过程中,隧道断面面积也从84.8平米分14次变化渐变为261.83平米,高峰时段,掌子面多达17个,隧道最大开挖断面达320平米,为普通单线隧道断面的3倍以上。其中,小净距段双洞宽度从1.84米渐变到9.97米,采用何种方式开挖爆破才能避免相邻洞室初支、二衬开裂?成为建设者们需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茂县隧道施工场景(常博 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建设者们通过转换7种施工工法,强化机械化配套作业,确保了施工安全质量。“为了减少开挖爆破对相邻洞室的相互扰动,我们通过采用掘进机开挖、控制爆破等方法降低爆破振动对衬砌的影响,稳扎稳打,顺利解决了小净距隧道施工难题”,项目经理侯国强介绍道。

面对地质复杂、施工风险高、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建设者精心组织施工,狠抓工序衔接,重点分析和总结施工参数与经验,不断优化掘进方案,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通过国铁集团科研课题及工程试验专题,配合形成的“成兰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在全国推广,施工过程中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6项,形成省部级施工工法5项,技术总结与论文60余篇。项目获山西省、中国铁建“青年文明号”称号,多次获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先进集体”称号,1名职工获中华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章。

封堵岩层“水筛子”——打赢涌水攻坚战

茂县隧道施工段落上方为土门河流域,为当地最低腐蚀基准面,节理裂隙发育,极易发生大规模涌水、塌方等情况。

项目常务副经理李金林回忆起那次涌水的经历至今仍心有余悸,“2015年6月14日,一号斜井工区出现滴状渗水。随着出水口塌方体逐渐扩大,刹那间,水流喷涌而来,洞内积水深度达到了50公分。情急之下,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切断现场电源,人员机械才得以安全有序撤离洞外。”

为了对付涌水这一劲敌,该项目邀请专家先后7次亲临现场,徒步爬上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对山体水系发育进行实地勘探,累计发现出水点近100多个,实测最大涌水量每天3万立方米,累计涌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超过了整个西湖的蓄水量。在掌握了最新的水文地质情况后,专家们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止水措施,优化排水方案,历时995天,项目建设者们齐心协力打赢了这场“涌水攻坚战”。

绿水青山绽笑颜——打好环境“保卫战”

茂县隧道下穿2处风景名胜区、3处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沿线还有马棚堰、青白江、湔江、石亭江、绵远河和石大关乡6处二级水源保护区,穿越的宝顶沟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何保证沿线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不受影响、景观资源不受破坏、江河水源不受污染成为摆在项目建设者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为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扰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我们通过采取污水处理零排放、清水分流、清水限量排放等措施,并在洞口设置四级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站保护生态水系统,同时采用水压爆破、光面爆破等先进工艺,严格控制爆破药量,实现精准爆破,成功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该项目副总工程师王林介绍道。同时,项目采用零仰坡进洞方法,确保隧道通过最小工作面实施安全进洞,最大限度保持洞口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实现保护天然植被上千平方米。

山峦起伏,河水蜿蜒,日日夜夜静静陪伴着建设者们,见证着川青铁路座座桥梁拔地起,条条隧道穿群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山高路远,水急桥险,都有中国铁建建设者们始终如一的坚守。2023年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正式开通运营,填补了川西北铁路的空白,把西北与西南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发挥西北和西南地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将发挥积极的促进意义。

【编辑:杨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