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李少华:求解复杂地质盾构施工“方程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晨昕 张向超 /徐国栋  时间:2023-05-15 【字体:

“科研创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式的过程,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的经验就是公式,而需要解决的施工难题就是你需要解开的方程式。”2022年2月,为了协助解决横琴杧洲隧道国内最高水压、超大埋深、超浅覆土、最为复杂地质条件等隧道施工方程式,中铁十五局技术中心博士李少华奔赴珠海横琴杧洲隧道项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琴杧洲隧道便是科研活水的源头。在这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中,专业对口的李少华信心勃发、充满干劲。2022年3月,为保证施工进度,为即将到来的跨海施工做准备,项目开始办理海上海下施工手续。根据珠江水利委员会要求,必须提交《盾构下穿马骝洲水道堤防稳定性计算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这份计算书很难找到合适的第三方单位去做。在经过认真研究与思考后,来项目不久的李少华便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他结合自身专业和有限元验算能力,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连续奋战了5个日夜,解决了“堤防与水道斜交导致模型难以收敛的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珠江委认可的计算书。

科研求解,破解新问题,寻找新方法。繁忙的施工现场内,总是能够听到李少华探讨难题、解决问题的声音,从井上一直到隧道深处。深夜安静的办公室里,常常能够瞥见李少华查看文献、分析数据的身影,从“月上柳梢头”一直到“鸡鸣桑树颠”。在项目期间,他累计发表2篇SCI/EI论文,申请30件专利以及3项软著,荣获“第六届中国盾构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他主持撰写的《降低海相淤泥地下连续墙的充盈系数》获评2022年度中国铁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他编写的《堤防稳定性、明挖段换撑方案、箱涵支墩稳定性》等多项计算书,累计为项目节省了近百万施工成本。

他把培养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带领团队用智慧和汗水在十五局大盾构科研路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他向项目申请抽调青年技术人才,组建了博士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科研创新论坛、技术沙龙、业务培训等活动,让众人拾柴,在施工一线点燃起科技创新的熊熊火焰。作为博士工作室的“掌门人”,李少华常常与施工员一对一讨论技术,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引导一线技术员将所学专业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转化为科技成果的灵感来源,丰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科研成果。他们改进滤布,让压滤分离形成的泥饼自行滑落,不再需要人工敲打,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李少华的带领下,这支青年团队不断成长裂变,不仅成为助推项目生产的新生力量,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在李少华和项目团队的努力下,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右线盾构提前贯通,目前并成功实现国内首个超大直径盾构180°定轴转体,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缩短约30天建设工期。

随着左线盾构掘进的即将始发,“横琴杧洲隧道国内最高水压、超大埋深、超浅覆土、最为复杂地质条件等隧道施工”这一方程式,已经有了最优解。

李少华(右)与技术人员现场探讨盾构管片受力机理(张向超 摄)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