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何天伟:海外项目创效有妙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贺琬珺 杨志刚   时间:2023-06-19 【字体:

2021年6月1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西非几内亚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条现代化重载铁路迎来了首发运行,坐在观礼车的何天伟百感交集。从2020年10月8日到2021年6月30日,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带领项目团队用专业的“三电”施工技术艳惊四座的同时,进则广开源路,退则严控成本,一攻一守、攻守并举,打响了降本创效的攻坚战。

“守”:精打细算严控成本

如何实现海外项目的创誉创效,这对毫无海外施工经验的何天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而项目创效,最根本的还是要“守”好钱袋子。何天伟在项目管理中,时刻不忘念好成本管控“紧箍咒”,严控各项成本支出,拧紧“出”的水龙头。

面对该公司第一个西非项目,何天伟倾注了大量心血。接到任命的第一时间,他就主动与公司各部室联系掌握情况。苦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依,他就积极与业主单位、站前单位对接了解信息。项目策划不能纸上谈兵,他派遣2名班子成员先行前往几内亚进行前期施工协调和调查,为项目策划收集到了宝贵的信息。

何天伟(中)现场踏勘策划(杨志刚 摄)

经他策划统筹,几内亚项目部从最初的“五部一室”缩减到3个部门,每个部门人员定编也同步缩减至1至2人,有效降低了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支出。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他严格控制上场职工数量及上场时间,从最初策划项目需求上场职工47人、施工工期16个月缩减到实际到场职工22人、施工工期8个月,相关费用较预期减少40%。一举两得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人人都成长为了斜杠青年,身兼多职,项目管理人员虽少但精,人均部门、专业“双跨”,也成为了该项目的一大亮点。

海外施工除了要创誉创效,更要积极履行“一带一路”共建责任。为了能平衡项目创效、质量进度与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践行,何天伟每天早出晚归、深入当地人力市场踩点调研,并通过多次计算衡量,最终确定了中几劳务工人数1:5的劳务队伍架构,最终在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开通、践行央企“一带一路”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的同时,通过加大当地用工比例,帮助节省了37%的劳务支出。该项目的当地劳务工管理办法也多次被业主嘉奖,引得兄弟单位争相效仿。

“攻”:深耕细作广开源路

项目的创效并无捷径,关键就是在“开源”“节流”两条线上下足功夫。在“守”好了钱袋子的前提下,何天伟带领团队在西非大陆上稳扎稳打、广开源路。

由于语言沟通不畅,文化、思维模式不同,项目职工与当地人员之间势必会产生不少矛盾,对此何天伟早有准备。在国内时,他就研究了几内亚当地人文喜好,提前准备了一批遮阳帽、水杯等物资作为纪念品。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当地劳务工内部广泛开展竞赛、中几员工团建等活动,在他特意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纪念品无形间温暖了人心、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人心齐,泰山移,在何天伟的带领下,无论中方还是几方的员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达必隆港站和圣图矿区等全线的通信、信号、电力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按期实现联调联试、测试列车运行目标,小小的“感情牌”解决了一个个大问题。

达圣铁路开通运营(杨志刚 摄)

海外项目所有工程设备物资均需国内出口,面对国家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项目的出口退税成为“开源”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在降低项目出口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项目退税水平,他不断走访学习、认真研究,并派专员前往烟台全面学习物资出口手续和退税流程。最终,几内亚项目申请退税10次,退税率100%。

为防止汇率波动带来损失,何天伟在公司的指导下坚持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合同约定,除几内亚现场一线施工采用外币结算外,其余全部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直接避免汇兑损失。“凡是能以人民币结算的绝不用几郎”,这句话,何天伟成天挂在嘴边,在他的叮咛下,项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当地货币发生金额。据统计,该项目现场发生成本均经业主一次性拨付到位,在减少汇兑损失的同时,也降低了相关税费及法律风险。

如今,何天伟仍奋战在几内亚,广开源、控成本,努力创收创效,步履坚实地探索着项目创誉创效之路。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