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吕汝贵:以实干实绩奏响奋斗旋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爱玉 张念   时间:2023-09-06 【字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中铁十四局昆明项目群总工程师吕汝贵的座右铭,也是他14年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生动实践。

他参建过中国铁建·国际城、长株潭城际铁路、昆明地铁五号线、滇中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重难点工程建设,涉及房建、公路、隧道、市政等专业技术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用实干和奉献奏响奋斗旋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勤修内功破难局

工作中的吕汝贵(张念 摄)

“雷锋同志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吕汝贵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80后”,也把钉子的挤劲和钻劲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

从选择建筑行业的那一天起,吕汝贵就扎进了工程技术业务知识的海洋中,学而不厌,求知若渴。为了学懂弄通做实新技术、新工艺,他白天在施工实践中“补钙”“壮骨”,晚上在熬夜学习中“充电”“蓄能”,不断向专家及业内人士请教,快速成长为工程技术战线的业务尖兵。

2011年,他担任苗尾水电站项目部测量主管,该项目是他工作以来首次独立负责测量工作,为了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准度”,他刻苦钻研相关业务知识,积极向专家请教,反复测量,不断对比,最终鲁羌隧道以小于5毫米的误差顺利贯通,桥梁也顺利架设。

昆明地铁五号线项目车辆段工程需设有5400根立柱来支撑轨道和列车荷载,他带领团队创新采用了新型预制检修立柱,较传统方案相比,预制检修立柱工期仅需传统方案33%,人工时仅需传统方案28%,大幅度节省工期和节约人工。该工程施工区域处于地震多发区,对抗震要求极高,施工中,他们通过采用减震支撑、粘滞阻尼器、隔震支座等新材料,满足了抗震和桩柱的限界要求。他牵头撰写的《BIM 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获国家级BIM大赛三等奖,《提高喀斯特灌注桩Ⅰ类桩占比》获国家级QC一等奖。

精打细算抠效益

吕汝贵(左三)带领团队研究施工图纸(张念 摄)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抠’意味着抠时间、抠方案,每‘抠’一点,利润空间就大一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为增加效益空间,吕汝贵从施工方案的编写、施工方法的研究到施工材料的选用,都一一精心设计,反复斟酌。

2015年8月,长株潭城际铁路项目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吕汝贵也投入到分秒必争的施工设计中。经过多个方案对比,他建议四个车站按照“先湿后干,先粗后精,先小间后公共,先顶棚再内墙后地面”的施工原则,采用站房幕墙龙骨三维移动微调体系及龙骨安装平直度控制技术,利用CAD软件进行龙骨及版面石材的布置,解决了传统石材干挂返工多与成活面平整度不足导致的不合格率的问题,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了工程成本。通过100余天不分昼夜的努力,该项目最终按节点顺利通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昆明地铁五号线项目施工时间特别紧、作业面特别广、技术难度特别高。”吕汝贵用三个“特别”来形容。针对交叉作业频繁、材料运输困难等实际,他对各区分功能、分部位细化,细化时间节点并制作“作战图”,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措施等,最终顺利完成了各节点移交,且创造了高峰期单月产值2.1亿元的骄人成绩。

薪火相传助成长

吕汝贵(左三)在现场为学员答疑(张念 摄)

“项目施工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在施工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吕汝贵乐于传经验、帮新人、带队伍。在工作间隙,他常向新学员讲授业务知识,传授施工心得和实践经验,使新人在学习与实践中快速成长。

2022年5月,昆明地铁5号线即将开通运营,为按时分段、分片移交施工场地,他细化区域负责人责任分工,实行网格区域化协同“作战”,夜以继日推进施工,最终,项目于6月29日顺利开通运营。

“那时吕总放手让我们在前面干,他在后面指出我们的‘短板’。他常说,把施工区域交给我们就是一份信任,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从全局思考、看待问题。”现已走上工程部长岗位的惠泽洁直言,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业务能力提升最快。

在工余时间,吕汝贵办公室的门很少关上。“只要有问题,无论多晚,都可以随时敲我的门。”在他眼里,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益友。

平凡中的坚持,根植于内心的信仰。14年来,吕汝贵作为一名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始终秉承“尽心尽责 实干实效 向新向前 共进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坚定地走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足音铿锵,步履坚实……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