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彭浩:勇攀技术高峰的“桥梁工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正华   时间:2020-12-07 【字体:

11月25日,在2020年中国铁建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暨事迹报告视频会上,十一局一公司彭浩被授予“中国铁建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38岁的彭浩,现任十一局一公司南玉铁路项目总工程师,工作16年来,他参建蒙华铁路汉江特大桥和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等超高难度桥梁,攻克我国最大跨度重载铁路斜拉桥和世界最大跨度钢砼结合梁斜拉桥施工难题,被评为十一局一公司的桥梁专家,获得中铁十一局“十佳项目总工程师”“优秀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

踏实勤奋,勇于挑战,在桥梁施工领域克难登高

2004年,彭浩从武汉工程大学土木系毕业,投身浙赣铁路建设,因踏实勤奋,一年半便由技术员提拔为安质部长。

彭浩与桥结缘,是2006年在合武客专项目。合武客专江岸特大桥长达16公里,桥型丰富,难度较高。彭浩任安质部长,为解决技术问题,曾夜宿连续梁上,被同事戏称为“梁上君子”。三年奋战,他在桥梁施工方面自有心得。

2009年转战汉宜铁路,彭浩已升任副总工程师。沉湖汉江特大桥,初涉深水基础施工,彭浩潜心研究,确保大桥顺利完工。因在技术方面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一公司最高奖项——“登高奖”(个人)。

2015年,彭浩被任命为蒙华铁路(现称浩吉铁路)三工区副经理兼总工程师,管段内的汉江特大桥主跨248米,是我国最大跨度的重载铁路斜拉桥。

这是十一局集团施工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斜拉桥。大桥建设中,彭浩翻阅大量技术类资料,广泛向外部单位取经,一遍遍地优化方案:以钢管桩围堰替代设计中的双壁钢围堰方案,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工期;采用大功率旋挖钻机,配合深长护筒、优质的P.H.P泥浆、气举反循环清孔等措施,高效完成主墩桩基施工;重约135吨的球形支座为国内第二大支座,彭浩设计分次吊装、组合的施工方式,一举解决了支座安装难题。

2016年底,彭浩来到广东西江之畔,任南沙港铁路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项目跨西江特大斜拉桥长1117.5米,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混合梁斜拉桥,主塔塔高超200米,主跨跨径600米,是目前世界货运铁路建设史上同类型结构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又是十一局建桥史上的新高度!彭浩坦言:“有压力,但更多的是激动。”勇于挑战的性格让他欣然接下担子。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编写方案、专业验算、研究讨论……多少日夜操劳,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主墩桩基桩径达3米,施工中引进国内最大吨位XR-550旋挖钻机,配置大吨位的运输船现场制备泥浆,攻克大尺寸桩径施工难题。

——主墩承台混凝土单次浇筑超万方,彭浩主持优化配合比设计,采用CFD技术,得到最优的冷却水管道布置方案,攻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难题。

——在斜拉桥施工中,主持研究长悬臂段抗风稳定性,对主梁施工过程中影响各节段的预拱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钢梁悬拼施工技术难题。

随着一个个难题的攻克,大桥也从江底破浪而出,不断爬升,最终成为一道长虹,横卧滔滔江水之上。

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不断开展科研攻关

在彭浩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技术资料和规范图纸。作为项目的总工程师,他经常沉浸在各种技术资料里,并保持着勤学善思的习惯,在挑战高难度桥梁施工的征程中,勇于创新,不断开展科研攻关。

蒙华铁路深水围堰施工中,他深入研究图纸和方案,经过反复比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将原来的双壁钢围堰修改为钢管围堰,并得到设计单位认可,最终工期提前整整3个月。

跨西江斜拉桥技术含量高,部分环节需与外部单位合作。“一定要把别人的技术,完全变成自己的。”彭浩带领技术团队主动学习,不断总结提高,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道路。

与外部单位合作设计双壁钢围堰的过程中,彭浩带领团队学习双壁钢围堰设计关键技术,自主开展其余钢围堰设计,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创新使用无封底吊箱等新技术、新工艺。此外,彭浩还带领团队掌握连续梁线型监控控制关键技术,实现小跨度连续梁的自主监控。

BIM技术是建筑施工领域的新星,前景广阔。一公司依托南沙港项目,成立了技术分中心,在彭浩的具体指导和参与下,大力开展BIM科研应用,实现了桥梁模型及效果展示、可视化交底、双壁钢围堰模型及施工模拟、连续梁工程量及碰撞报告等应用,解决了大量施工难题。

彭浩勤于总结,一路走来,主持了《重载铁路复杂地质条件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重载铁路部分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连续刚构拱桥关键施工技术》《施工阶段BIM技术拓展应用》等公司和集团公司科研立项和攻关。QC成果《钢混斜拉桥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提高大直径桩基三筋布置钢筋笼安装质量》分别获得湖北省QC成果优秀奖和二等奖。

此外,他在南沙港项目还主持和参与《水条件下巨型双壁钢围堰运输、拼装及安全性控制技术》等4个课题攻关,探索总结了大直径桩基分级扩孔钻进技术、钢筋笼数控加工技术,深水围堰三船浮运输、整体吊装技术等施工技术。

传授经验,毫无保留,培养桥梁施工技术骨干

回望成长路,彭浩既得遇恩师指引迷航,也曾独自摸索,走过不少弯路。“一样的弯路不能重复走”,对于自己手下的技术干部,彭浩十分爱护,毫无保留传授经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技术人员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业务一定要过硬。”在蒙华铁路、南沙港铁路及如今的南玉铁路项目,为提升技术人员水平,彭浩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同类型单位学习,邀请业内专家到项目授课;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学习施工规范,实行技术人员轮岗制度,让技术员轮流在测量队、试验室等部门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在施工现场采取首件工程施工、样板引路等方式,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员的质量管控水平。

赵银超是2015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入职蒙华项目后与彭浩结为“入职型师徒”。在彭浩的培养和自身努力下,他进步飞快,2016年被评为“中铁十一局优秀师徒”,2017年任项目工程部长,现任福厦铁路五工区项目总工,正在攻克湄洲湾跨海大桥施工难题。“他是一个扎扎实实钻研技术的总工,对我的进步帮助很大”,说起师傅,赵银超滔滔不绝,但最令赵银超难忘的,还是他灌注第一根桩基的场景:“那天下雨,师傅一直在现场指导我,到凌晨三点多,只剩我们两个人,最后又冒雨走回去......”“现在遇到什么问题,我也会向师傅请教,他毫无保留,竭尽全力。”赵银超补充说。

南玉项目工程部长汪正武是彭浩从南沙港项目带过来的老兵,也是一公司桥梁施工技术骨干,刚与彭浩结为“成长型师徒”。汪正武认为,师傅不光教会自己具体的知识,更传授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道工序,师傅不但要知道怎么施工,还要弄清为什么这样设计。他的这种执着,就是我眼中的工匠精神。”

在彭浩的带领下,南沙港项目技术团队表现出彩,他们依托重难点工程,获得专利13项,发表论文8篇,完成工法3项,形成技术总结65份。

彭浩把自己的价值印刻在了一座座大桥上。他参建的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获詹天佑奖,合武铁路江岸特大桥、汉宜铁路沉湖汉江特大桥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蒙华铁路汉江特大桥于去年10月实现通车,南沙港铁路跨西江斜拉桥于今年全桥合龙。

“在桥梁施工领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在施工现场,彭浩谦虚地说。他身后,是建设中的南玉铁路六景郁江特大桥——国内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钢砼部分斜拉桥。

彭浩在研究技术方案

彭浩在为技术人员解答难题

彭浩在核查桩基地质情况

彭浩在进行现场教学

彭浩在南玉铁路六景郁江特大桥施工现场

彭浩参与建设的汉宜铁路沉湖汉江特大桥

彭浩参与建设的浩吉铁路汉江特大桥

彭浩参与建设的南沙港铁路跨西江斜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