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我国在建最大水利工程进入试通水环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强 徐成涛   时间:2022-10-08 【字体:

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铁二十局引江济巢项目施工现场,伴随着一声“开闸”,数十万立方米江水瞬间涌入河道,实现了长江与淮河跨越千载的“牵手”梦想,也标志着由中铁二十局参建的引江济巢项目顺利进入试通水环节,预计年底引江济淮工程将正式实现试通航。

作为我国在建最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项目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共分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3段工程。其中引江济巢线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源头工程,采用双线引江方案,由西兆河输水线路、菜子湖输水线路和过巢湖小合分线组成,线路全长208.43公里。

作为江淮人民沟江通淮的“千载圆梦”工程,引江济淮项目建设初期便困难重重。2015年12月26日,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的引江济淮“试验段”率先开工,中铁二十局作为全线最早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一进场便遭遇了膨胀土的施工难题。“河道昼挖一丈,夜长八尺”是附近村民对于膨胀土流传千年的历史描述,虽然夸张,但也道出了膨胀土的特性。据中铁二十局引江济巢项目负责人赵永永介绍,膨胀土是一种富含亲水黏性矿物质的土质,遇到空气和水后会产生增减膨胀变化,土壤发生不均匀的横竖向胀缩变形,导致大坝崩塌、河道堵塞。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先锋,为了啃下“硬骨头”,破解“千年地质难题”,中铁二十局建设者和河海大学联合组建了40人的技术攻关小组,展开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经过大量论证,在考虑工期和成本的基础上,工程最终选择水泥改性土换填方式来实现“破局”。据项目总工程师熊晨飞介绍,水泥改性土换填就是用水泥和膨胀土中的蒙脱石、伊利石等成分进行化学反应,彻底改掉土壤吸水膨胀的特性,随后将完成混合的水泥改性土均匀摊铺到坝体表层,阻断下层膨胀土与水和大气的接触,形成结构稳固的坝体。

从2016年3月至4月中旬,中铁二十局建设者和科研人员每天开展两组试验,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反复试验,技术攻关小组最终确定小庙试验段水泥改性土的水泥掺入量为5%。两年时间,建设者在小庙试验段克服了一个个地质难题,展开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先后有9项重点试验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为后续工程建设摸清了地质、积累了经验。凭借着在“试验段”中的优异表现,中铁二十局建设者在后续施工中再次承担了引江济巢庐江段C006-2标建设任务,并如期完成了项目建设。

历经半个多世纪规划论证、反复比选后立项实施的引江济淮工程,经过数万名建设者近7年的辛勤奉献,主体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主体工程试通航,2023年全面开展供水、航运等工程联调联试。

引江济淮工程全线建成后,将大幅度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同时打造通江达海的“水上公路”,与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航道联通,共同形成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长度超过千公里的南北水运优质航道,极大促进沿线省市经济发展。

试通水后的河道(崔天 摄)

航道锚地航拍(崔天 摄)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