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工作动态

创新引领实干 赋能精品工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缪丽丽   时间:2023-11-13 【字体:

做强创新“引擎”,赋能精品工程。中铁十四局青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将创新与生产深度融合,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厚植创新文化沃土,让创新在奋进实干中落地生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助力科学生产

女姑口特大桥+青兰高速通车后(赵冠华 摄)

原女姑口特大桥长3060米,国内并无如此长跨度的跨海特大桥拼接、修复案例可供参考,海洋环境复杂,海上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为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保障工程顺利推进,项目部邀请同济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桥梁施工领域的教授及国内施工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多方交流,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针对海洋环境施工的难题,项目部技术人员创新技术、总结施工工法,设计深水钢围堰,搭建钢便桥,首次使用悬吊式栈桥施工技术,以不落地的方式搭建长2.4公里的悬吊式栈桥,在施工平台内部进行施工,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简便了施工程序,便宜施工,实现了国内最长的海上大悬臂翼缘板横向桥梁拼接。

如何实现原女姑口特大桥的高效连接?工程采用国内首创内置榫卯+四肢套箍拼接双幅箱梁施工关键技术,榫卯与套箍将横肋与主梁翼缘板“捆”在一起,保证了拼接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选用国内领先的现浇梁横向拼接技术,创造性地在翼板底部设置植筋横肋连接两箱梁腹板,保证桥梁整体刚度,提升了接缝连接处抗剪承载能力。

人才培养,释放创新活力

项目部重视人才的建设和培养,成立了朱海波技术创新工作室,由项目总工牵头,组建了一支创新人才队伍。开设丰富的技术培训课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工程部长等技术人才定期轮流授课,讲授施工工艺,夯实专业基础。多次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会、图纸培训会等,提供大量的学习培训机会,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项目部给我们配备了业务导师,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能够尽快熟悉业务,现在已经能够独立负责标线等工序施工了。”2022届新学员朴启川说。项目部充分利用导师带徒培训机制,为每位新学员配备了业务够精、本领过硬的业务导师,一对一授课,点对点帮扶,鼓励师徒成立创新小组,将创新发展和授业解惑相结合,形成工学结合、创培一体机制,对师徒创新成果定期考核,激励青年创新人才快速成长。

从内发力,向外探索。项目部多次组织青年人才去其他标段观摩交流,学习优秀的施工经验、施工工艺,为技术创新蓄力。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参加培训,减少机械式工作任务,为青年人才参加关键技术研修班“减负”。

此外,项目部还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吸纳培养,积极与高校合作,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实训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多措并举之下,项目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一种预制T梁型钢台座底模技术应用》等三个五小成果获评集团公司优秀“五小”成果。

文化熏陶,营造创新环境

项目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项目提供充分创新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和设备,专人专责,责任到人,设立专人负责科创成果研发,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营造敢为人先、大胆试错的宽松氛围,鼓励青年人才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项目部制定了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对创新绩效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表彰,释放创新潜能,机制发布以来,共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QC成果《提高跨海钢便桥钢管桩一次安装合格率》获山东省建筑业协会二等成果奖,同时获集团公司一等奖;《海洋环境50米T梁施工技术》被股份公司鉴定为国内先进工法;同时该项目承担的《海洋环境旧桥加固技术研究》为B2类课题研发,多项成果正在研发中。

同时,项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吸纳创新人才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质量监督岗等多种攻坚队伍,形成了创新与党建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