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工作动态

科技助力,构建工程“最强大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玉龙 周璐瑶   时间:2023-06-09 【字体:

作为山东平度市在建规模最大的安置房项目,中铁十四局平度秀水东项目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构建现场施工“中枢神经”,加强智慧工地建设,建造精品工程。

智慧赋能,刷新施工生产高效率

清晨,司机陈师傅载着近二十吨混凝土来到工地现场,轻车熟路地扫描车牌后通过无人值守物料系统对接地磅入库物料,整套过磅流程下来不过十几秒。

“以往物料入库需要人工过磅,不仅需要提前预约,整套流程走下来少说也要一两分钟,像混凝土这类供应量巨大的物料,多的时候每天甚至会有几十上百辆运输车运送。通过无人值守物料系统,大大避免了人工过磅产生的误差和遗漏,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物料出入库效率。”物资部部长赵曰阳介绍道。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陈强 摄)

项目通过集成智能终端设备严格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使管理问题数据化、清晰化。每次工人进出工地都需通过入口处的人脸识别系统,实名打卡。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场后建立个人档案,绑定身份信息,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防范外来人员进场,加强对现场的工种配置及人员作业管控。“房建项目工人数量十分庞大,管理难度很高,通过智慧工地建设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直接与后台数据库及当地监管部门对接,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避免劳资纠纷。”安全部部长林明亮介绍道。

智慧工地系统使用科技创新,构建工地智能监控和控制体系,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管控,提高项目现场人员、物料管理能力,让管理促生产、提效能。

感知风险,织密工程建设“安全网”

“请正确佩戴安全帽”工人王师傅在智慧工地AR智能着装功能的提醒下重新佩戴好安全帽,进入工地。项目部开发使用AI危险源识别系统,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快速准确识别未佩戴安全帽、未正确穿戴工装等情况并进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现场使用VR建筑安全体验系统进行安全培训(陈强 摄)

同时,为加强工人安全防范意识,项目部搭建VR安全体验馆,通过工地环境的真实化模拟,全方位打造360°沉浸式、可互动的安全教育体验,使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各类安全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源头上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

塔吊是房建施工中需要重点把控的机械设备,项目部应用吊钩可视化技术,塔吊司机通过驾驶室安装的智能屏幕实时监控吊钩走向,塔吊还应用了防倾翻、防碰撞装置以及螺栓监测装置,监测整个塔身受力状况和工作状态,一旦塔身倾斜超出合理范围,后台系统就会及时发出预警,避免司机违规操作。

项目部加大智慧工地安全监测力度,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全周期、全覆盖实时监测,将管理动作前置,全面掌握现场安全情况,让工地长出“眼睛”,织密“安全网”,保障安全施工。

绿色施工,打造科技环保“双引擎”

“以前在工地跺跺脚都能激起一层土,现在道路两边的喷淋设备一检测到扬尘超标就开始工作,既节省了人工,又提高了检测精度,有效抑制扬尘污染,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工地环境的改善。”工程部长张义祚介绍。

现场使用工地智云数字平台分析施工情况(陈强 摄)

工地的环境监测平台上,通过多系统信息融合应用,引入双碳数据分析、水电资源消耗分析等,实时远程监控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等情况,现场设置的扬尘、空气等环境监测仪器与自动喷淋设备联动,扬尘超标则自动开启喷淋。对上路车辆则通过洗车平台识别监控,一旦识别到未清洗车辆,将发出警报并自动留存影像。项目还设置了智能电表、智能临电箱等设备,实时监测用电情况,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打造绿色工地。

目前,秀水东项目已通过青岛市首批3A级智慧工地中期评价。智慧工地的建设实现项目建设动态化、智慧化监管,补足了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真正形成了项目运行的“神经中枢”,让项目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助力项目高标准建设,交出一份靓丽民生答卷。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