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筑路者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纯杰 张晓硕   时间:2023-07-10 【字体:

“路在我们脚下,路更在我们心中。”

这句写在工作日志扉页的话,浓缩了中铁十五局五公司银巴铁路项目经理张迎辉23年对筑路生涯的感悟。张迎辉1976年4月出生于河南洛阳,自2001年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后,先后参加了克独高速、开通高速、武吉高速、衡邵高速、龙永高速、珲乌高速等项目建设,先后荣获湖南省交通系通“优秀项目经理”称号,中铁十五局“安康杯”先进个人称号。“在路上”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日常。

2009年,张迎辉首担炎汝高速七标项目经理,面对的就是一段难啃的“硬骨头”。该标段地形复杂,特别是大湾背大桥和水源坑大桥均跨越深涧,山涧为V形陡峭冲沟,边坡坡度达到70度以上,施工条件非常恶劣。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要想在这里修建一条公路,必须要历尽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困难。“干工程不能等到万事俱备,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并取得胜利。”这是张迎辉的自我勉励,也是对项目员工的要求。

施工便道坡陡弯急,运送材料的大型车辆上不去,张迎辉带着党员干部采用中途倒运梯级传送的方式,一点点地挪到工地。初期施工没有电,隧道掌子面无法通风,造成施工无法进行。面对电力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他不去过度依赖电力公司,而是大敢地买进、租赁了2台发电机组,利用自己的力量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水源坑隧道沟谷深切、狭长,洞口浅埋段碎石土层岩体结构松散、极易发生塌方,施工安全、质量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张迎辉每天深入到隧道掌子面上和技术人员一道解决施工难题,和工人们一起奋战在现场,直至隧道贯通。

2022年,一副更大的担子摆在了他面前。在中标银巴铁路贺兰山隧道项目后,公司领导第一个想到了他。贺兰山隧道全长8792米,为单线客运专线隧道,隧道内地质复杂,先后穿越六条破碎带,两条节理密集带。在施工中,隧道极易出现掉块、坍塌、突水、突泥等现象及冒顶事故。此时的他,在公路项目上已是“久经沙场”,但铁路隧道建设上还是“小白”。何况贺兰山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还存在下穿明长城的施工任务。

所有的压力,都被张迎辉巧妙的化成“动力”。项目尚未开工,他已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找书籍,翻案例,请教有铁路隧道经验的老员工……他开玩笑地说:“自己虽然工作很多年了,但在铁路项目上还是‘小学生’,要从‘一年级’开始学。”

为了确保项目临建的速度和质量,从2022年6月施工开始,张迎辉天不亮就会戴上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穿梭在各个工地,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当大伙劝他别太累时,他总是说:“能亲眼看着工地上各项设施建立起来步入正轨,心里别提多开心,感觉不到累。”

1号拌和站、2号拌和站,生活区……从一项项临建期的顺利通过验收到贺兰山隧道一号斜井挑顶进正洞,张迎辉在工地整整“泡”了一年。从开始的每天在心上悬上一根针到现在的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张迎辉笑称自己在铁路隧道施工上成功升到了“二年级”。但只有身边人知道,这个学“升”的并不轻松。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样一支年轻队伍优点是创新力强有活力,缺点是经验少。要带领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山中“绣花”,打通贺兰山的第一条隧道,就要有独特的管理手段。他把项目当成“大学校”“练兵场”, 通过开展专项培训班和导师带徒等方式,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关键技术和操作要领,提升技能和业务水平,助力大学生迅速走上重要技术岗位。他设立了博士科研工作室,引进两位博士常驻项目,开展科研工作,让年轻人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面对生态保护、文物保护、施工生产三方面的要求,他带着项目建设团队超前谋划,多次对贺兰山隧道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确保方案稳妥可靠、操作性强。同时,他坚持精细化的管理准则,提出“专人管专事”“早进晚出”等举措,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施工现场时时刻刻有人盯、有人管、有人落实。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他专门委托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建立了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和分级管控清单,制订了46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此外,他们在隧道洞口、洞内设置二维码现场检查盯控系统,通过“填写码”“查询码”随时上传、查看各级管理人员检查情况,让安全检查做到“真查真抓有实效”。

张迎辉是领导者、主心骨,更是“大家长”“贴心人”,为了照顾好大家的生活与工作,打造“幸福之家”的和谐氛围。他和项目班子成员想尽一切办法,改善伙食,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每逢佳节都会组织各种联欢活动,让这些身在他乡的筑路人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6月的阿拉善天高云淡,艳阳高照,迎着新一天的炙热的太阳,张迎辉依然“在路上”。用平凡铸造辉煌,尽最大的努力做最优的工程,是他对翘首以盼的阿拉善人民的一句最真的承诺。

工作中的张迎辉(张晓硕 摄)

【编辑: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