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一线实录!泸岭风雨后,敢战“万重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舒 毕诗佳   时间:2023-08-11 【字体:

曾经,“四渡赤水出奇兵”粉碎了敌人挟天堑而设置的一道道封锁;如今,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勘察设计团队再次挺进这里,打造一条“出川入贵”快速通道,让泸古沿线的“最美古村落”“红色旅游”资源,还有漫山的丰富物产“走出”这里的蜿蜒逶迤与盘旋曲折……

640.jpg

总体组外业勘测(铁五院 供图)

由铁五院承担的“泸州—古蔺”(天仙镇——大石镇)高速公路定测详勘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五院人向着树木繁茂、云雾缭绕的川南地区挺进,尽管沿途曾被称为“天堑”——盆地丘陵、陡崖河谷连绵不绝,但对于今天的我们自“不必畏战”,“当打之年”的团队战酷暑、战暴雨、战密林、战湍流、战歧路、战蚊虫,但最想战胜的还是“自己”:渴望早日蜕变成为一支敢与时间赛跑、能与困难争锋,技术本领过硬的“高速公路特战队”。 今天,跟随小编走进泸古高速项目一线,聆听他们奏响的“战歌”:

老区人:盼了很多年!

“泸州天仙镇,这里有官方认证的最美古村落;泸州大石镇,与赤水市接壤,当地与‘长征’‘红军’有关的印记俯拾皆是。”泸古高速项目总体姚学瑞说,山里的乡亲们有着“靠山吃山”的底气,竹子、茶叶、美酒、山货等物产丰富,沿途古树参天、环境幽深,多个村落被认证为休闲避暑康养之地。

然而,自然条件即使再好,一旦受限于交通都会变成孤岛,“物产出山和游客来访面对原有公路的九曲十八弯,谁又愿意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呢?”线路负责人叶炜说,当总体组进入沿线调查之日起,就有了更深的体会,沿线的老乡遇到外业队伍总会询问,“这条路什么时候开工?”“龙池村的坡路有四十度,我们只能开拖拉机运竹子。”……

听着沿途急切的乡音,大家都感受到肩头的担子很重,“当务之急就是有一条高等级公路来破题发展。”总体组张健说。

1.jpg

一同商讨方案(铁院 供图)

如今,泸州至古蔺高速被列为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建成后将成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中“南翼”的重要支撑,对加快推动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旅居带建设影响深远,是沿线老区人民期盼的“高速梦”。

目前,古蔺—金沙—贵阳高速正在全面建设,泸古高速被提上建设日程已时不我待。“在时间紧张、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更加考验团队的战斗意识,这是我们乃至企业必须打赢的一场战斗。”姚学瑞如是说。

渡赤水:战吗?战啊!

“每次到大石镇开展外业,都要高速绕道赤水,大家习惯在开过赤水河后,先碰个头再分开干专业,既是梳理技术内容,更是‘战前’动员。”姚学瑞说,赤水河畔与蜿蜒小路上随处可见“红军长征路”石碑,只要看到就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情绪。“只要亲眼看过,实实在在走过,都会在心底升腾热流,或为革命先辈、或为沿途百姓、或为职业操守、或为企业发展……”总体组中年龄最大的张东雪解读道。

泸古高速定测详勘沿线兼有丘陵和谷地,沿线测区内路面湿滑难行、草木茂密,很多山间小路难以发现,这就实打实要考验“脚力”,经常跋涉很久才能到达一个点位,开展调查与测量后开拔向另一处……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每天都被“披荆斩棘”的他们霸榜。“负责范围内有三条特长隧道,上午到达隧道入口,再翻山越岭到出口,一走就是一天。”隧道负责人荆鸿飞说,3公里的隧道走线,沿着山间小路爬上爬下,一走就是五六公里以上……

2.jpg

披荆斩棘翻越山林(铁院 供图)

现在,泸古沿线的外业详勘,总体组必须做好“三防”——防酷暑,沿线山区湿度很大,六七月份后气温更加闷热,外业人员为防蚊虫都着长衣长裤,结束后冲锋衣和防晒帽都能拧出水来;团队随身带着解暑药,还机动调整了外业时间,选在清晨、黄昏快速开展外业。

防蚊虫,因为当地的“黑花蚊“太过凶猛,薄薄的冰袖等布料难以抵挡;有一次,地质组在沿线一处谷底进行调查,走出来后发现蚊子还是隔着衣裤叮咬了很多“包”……

每次团队进山都要扎紧裤腿、袖口和领口,会戴上大号遮阳帽围住脖子,还要不时喷洒驱蚊水;近期,由于连续的降雨,山中蛇鼠开始活跃,大家进山更会谨慎开道。

防急雨,川南的山区同样沾染了贵州“天无三日晴”的脾气,天气预报在山里似乎失去了意义,有时前一秒还酷暑难耐,后一秒就大雨倾盆,“前一会儿是被汗浸透,过一会儿被雨淋透。”项目组石亚朝说,相对于一天湿几茬儿的衣服,还有面对另一个难题:

3.jpg

急雨后小河已漫过小路(铁院 供图)

上山调查时走的小路,没准雨后就被山洪漫过了来路;”我几次在电话里喊破了嗓子,催促大家早点回来,返程必须在天黑前上到高速。”泸古项目的董师傅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大家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开展着详勘作业。

减负不简单:我们有利器!

“曾经的连盐铁路定测,在开阔的苏北平原,外业测量人员能达到上百人,全站仪、水准仪几十套。”测绘小组成员赵振宁回忆,而这次泸古高速开展影像记录作业,他们小组的装备以无人机、GNSS为主,为详勘定测打好了“前站”。

“面对复杂的地形和落差极大的走线,人员和设备上必然要精简。”测绘小组屈穷表示,泸州测区内山高林密、云雾弥漫,雾气的遮挡就容易导致影像的失真,给制图工作带来困难。

为此,他们启用了一项“利器”——Lidar模块航摄激光点云,航摄条件的限制就将大幅减少。方案既定,测区内道路稀少、弯多坡陡,剩下的就是团队化整为零的早出慢行,既确保安全第一,又做到天亮即飞。

无人机当然不是万能的,泸古走线上很多山势呈“负角度”,无人机在空中无法拍摄到山脚。“这时候就轮到我们披荆斩棘了,结合地面全站仪扫描,对数据进行有效补充。”测绘负责人龚鹏程表示,前方采用轻便无人机和测量仪器开展像控测量和航飞作业,就可分多组数据传回后方,而北京的内业团队就可以争分夺秒地紧密衔接,迅速完成一批提交成果。

现在的我们:当打之年!

“泸古总体组平均年龄35岁,现在正是我们的当打之年。”姚学瑞作为长太与泸古两条高速的总体,提到现在的团队精气神十分自信,“大部分人一起经历过高速项目历练,干好项目、干出实绩的决心正盛,我们更清楚这条高速对于个人和企业的意义。”

“我们要在实干中历练,在实干中快速成长,在实干中赢得实绩。”2013年入职的王纪玉,是姚学瑞第一个带过的“徒弟”,他现在正陪着“师傅”做每天总结和次日计划,让他的技术思维有了更全面的考量。“师傅说只有去项目才能直面问题、直面困难,才能最快的出徒。”2022年入职的郑旺,是姚学瑞的“小徒弟”,他跟两位“师兄”一起负责线路专业,“进到现场才能让学到的规范变得生动而具体,我要向大师兄看齐,早日成长为业务尖兵!”郑旺憧憬着他的职业目标。

总体组回到驻地后,每一个人都自发形成了一种习惯——吃饭、休整、再与家人视频连线聊聊家常,就不约而同回到会议室,围拢到长图前复盘外业内容,再商定明天的工作计划。“大家都在一个最好的状态,干好项目是我们一致的目标……”

泸古高速(天仙镇—大石镇)定测详勘将于本月底结束,为后续施工图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增强了团队信心与信念!

6.jpg

总体组在红军曾驻扎的老屋避雨时合影(铁院 供图)

他们每一个人都坚信:泸岭风雨后,敢战万重山!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