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专题专栏>铁道兵>近期更新
在传承中前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莉华 时间: 2021-01-26
【字号:

“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铁道战士志在四方!”八年前,我毕业后参加工作,进入十四局一线项目,第一次听说铁道兵这个兵种。

近日,济南项目党支部开展了一堂不一样的党课,邀请了几位驻济退休老铁道兵走进基层党支部,为项目党员同志、入党积极分子分享了他们曾经奋斗的故事。我有幸聆听,再一次从他们质朴的言语中了解了他们曾经奋斗的岁月,感触颇深。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解放战争的战略决胜阶段,肩负着修路、架桥、通信等工程保障任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提出“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便用血和汗水践行承诺。一声令下,他们响应号召,对着军旗含泪告别,脱下军装,却依旧在蓝色的工装下践行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誓言。中国铁建这个“兵改工”的企业,在和平年代,继续发扬着铁道兵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再创新业。

工作多年,辗转多个项目,也有幸遇到了好几位老铁道兵。岁月的凿子在他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却始终遮挡不住骨子里那份“铁兵精气神”。微驼的脊背不再风姿卓越,却依然将腰杆挺得笔直,脚步铿锵有力;文化水平不高,很多甚至都不会使用电脑,却有着扎实的实践能力和令人信服的为人处世准则;不算标准的普通话,甚至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吐出的话语却质朴有理,让人信服。驻地里,他们是比时钟更准的闹铃,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起得最早的一批;现场,他们是“刻板、严肃、不知变通”的“老顽固”,安全帽、安全带必须戴好系牢,固定的钢筋距离,毫米偏差也不行。

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也和现下很多年轻人一样,总是抱怨工地生活过于枯燥,办公和住宿条件也不够好,工作一件接着一件,与大学相比,业余生活实在贫瘠的可怜,每天似乎都有满腹的牢骚。然而这些牢骚,却在身边的老铁道兵的影响下,逐一烟消云散。

“廉叔”名叫廉士福,是与我相处时间最久的一位老铁道兵,因为和我们这群80、90后父辈年纪相近,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叔”。

廉叔整天都是乐呵呵的,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影响他乐观的心态。因为我们办公室挨在一起,所以我工作上一遇到烦心事就习惯跑到他的办公室去发发牢骚。“小丫头怎么了?怎么又唉声叹气?来,给叔唠唠。”廉叔总是不厌其烦的听我满腹牢骚,再用他的岁月故事对我开导。晚上下班时,我总会习惯性的往他办公室看上一眼,往往都是灯火通明,他就板板正正的坐在办公椅上,对着电脑核算数据。与很多老铁道兵不一样的是,廉叔的电脑用的很熟练,办公软件无一不精,听说全都是他自学得来的,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与廉叔一起分配到项目部的还有一位老铁道兵王建华,与廉叔不同,王叔不太爱笑,话也不多,却十分较真执著。王叔主要负责现场管理,零下二十多度的大东北,每次去现场拍照都能看见他裹着军大衣站在风雪里。工程例会上,领导的提问往往会难倒一些技术员,但王叔却每次都能清晰回答。花白的头发、沟壑密布的脸颊、皲裂的手掌,还有那坚毅的眼神和坚挺的脊背,是他对这个企业的热爱和对岗位的敬畏。

“珍惜当下、拼搏奋斗”是与我共事的每位老铁道兵都曾说过的话,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才明白如今我们的舞台有多广阔,条件有多优越。从最初人迹罕至地区的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到如今繁华市区里的地铁、人防工程、城市管廊、高铁线路;从风枪、斗车、铁锹,到如今的盾构、塔吊;从曾经的土窝、帐篷、雪水,到如今的单间、套餐、淋浴,他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也陪伴着企业成长。

我和同事们一起从他们的手中接过饱含期待与祝福的接力棒,随着一条条修建的地铁通车、隧道贯通,我们相拥庆祝,满足而感动。网络上大家喜欢称我们为“基建狂魔”,这是时代的赞扬,透过字眼,我却看到铁建人的那颗赤子丹心和铮铮铁骨,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传承铁道兵精神,用担当和坚持编制梦想,为实现“铁建一流”目标而奋斗努力,不负韶华,不负时光。


打印本页关闭
相关链接
创新为魂,坚守传承 2020-12-10
孙闻:创新实干 为芯片产业提速 2020-12-04
传承红色基因 共忆峥嵘岁月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