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四维度”促安全管理提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祯林 刘晓青   时间:2023-05-19 【字体:

“加强日常安全巡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好登记,并做到即知即改、举一反三。”在中铁十四局凌绥高速项目会议室,大凌河隧道劳务队负责人正在周标准化推进会上做正面典型交流;走进该项目大凌河隧道智慧工地调度室,大屏幕上,人员、设备定位,洞内环境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都是该项目实行安全精细化管理的缩影。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凌绥高速项目线路全长24.346千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服务区1处、互通枢纽1处、隧道2座、桥梁19座,其中大凌河隧道及喇嘛沟隧道Ⅳ、Ⅴ级围岩占比高,左右洞间距小,安全风险较高。该项目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新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与施工同行。

大凌河隧道效果图(左松林 供图)

向制度创新要平安

“既要抓好刚性制度落实,也要精准施治精准发力。”项目负责人李福兴说。

项目修订下发周标准推进会、隐患排查整治、一线作业人员考核兑现、班前教育考核等安全管理九项制度,涵盖施工一线安全管控、安全会议组织、考核激励等各环节,密织“安全防护网”。

每周召开标准化推进会,每10天一调度,每月考核通报,在该项目已常态化进行。在周标准化推进会上,项目安全总监以PPT形式通报工点标准化推进情况,项目会议室设发言台,正面典型进行交流发言,反面典型进行检讨;针对隧道高风险作业多问题,项目创新隧道考核办法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硬性管理规定,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明确了隧道队伍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清单,成立专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隧道队伍开展专题会,从安全标准化、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考核打分。

“微措施”托起“大安全”

“进入施工场地必须佩戴安全帽……”刚到工地入口处,门卫室墙上的安全提示牌便发出语音提醒。该提示牌较传统的不同,加装了人体热感原件和语音播报器,当有人员靠近时会自动感知并发出语音提醒,提醒警示效果也较之前提升了不少。

“实施隧道亮化工程、安装自动感应提示牌、使用钢拱架螺栓定位模具、创新研制应急滑板车……项目运用这些小措施,但在安全管理中却发挥了大作用。”该项目安全总监左松林介绍。

隧道进出口人车分流(左松林 供图)

隧道发生坍塌事故时,人员因受伤等原因,在逃生通道内移动较为困难,该项目创新研制的应急滑板车由一个滑板车和一条足够长的安全绳连接组成,逃生人员可以将其放在身下,洞外人员牵动绳子,实现快速逃生,节省宝贵时间。

针对隧道施工光线差问题,项目在隧道内每隔20米安装应急指示灯、每版设置隧道环向灯带、每隔两版设置灯箱,进洞100米内设置三相五线加2根照明线、100米后采用单根五芯电缆,极大改善了隧道内照明条件,规避了因视觉信息不足引发的事故。

对标对表保安全

“成洞地段衬砌设置里程标志,设置位置为填充面以上1.5m,每10m两侧设置;逃生通道设置工字钢支架,涂刷红白漆……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对标学习后,自己制定的提升清单。”左松林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表格,表上共有25条安全提升措施,明确写有提升部位、提升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等信息。

据悉,该项目在组织人员内部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开展对标学习活动,今年5月初,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共30余人,前往临滕高速项目参观学习,结合对标所学及自我总结提炼,项目制定了此对标学习提升清单。

“目前已按时间节点完成18项提升工作,在不断学习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管理人员也获得了进步。”左松林说。

“智慧工地”安全护航

该项目将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集成应用与隧道施工现场深度融合,为隧道安全管理加装“智慧大脑”,让工地上长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规操作,听得见噪音,嗅得出隐患……

据了解,该项目智慧安全管理系统集人员定位、信息显示、人员考勤、门禁联动、安全预警、应急救援、施工日志等智能化应用于一体。

“每位施工人员手腕上都佩戴定位手环,紧急情况下,长按手环上的SOS求救按钮5秒,值班室便会第一时间收到求助信号,并精准确定人员位置。”项目安全总监左松林介绍,手环还有监测心跳、血氧等生理指标功能,便于实时了解施工人员健康状况,对危险情况及时做出反映。

此外,工区入口处设置的蓝牙自动车闸,可对车辆、机械上安装的蓝牙定位自动检测,与车闸联动,车辆经过时自动开闸,并在系统中生成车辆进出信息,供随时查看。

“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投用后,安全管理真正实现了‘耳聪目明’,隧道安全质量问题整改销项,人员、车辆入场管理,施工人员管控等工作效率均有明显提升。”左松林表示。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