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高同明:高铁建设工地上的“精算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观生 罗宁   时间:2023-06-27 【字体:

初识高同明,我就在他黝黑的脸上,看到一双眼睛泛出的亮光,好像古代一个精明的账房先生。

事实也是如此。在沪苏湖高铁工地上,高同明是出了名的会“算账”,在他最擅长的无砟轨道施工领域,由他牵头实施的技术工艺改造,不但显著提升了安全质量水平,还给项目节约了不少的成本投入。

沪苏湖高铁轨道采用的是双块式无砟轨道标准,每块轨道板纵向钢筋长度是6.44米。施工过程中,需要将钢筋原材截成规定尺寸。原本正常、标准的“照图”操作流程,高同明却研究起了其中的门道。

高同明(右一)开班前会(罗宁 摄)

他说,工地上采购的国标钢筋长度主要有9米与12米两种规格。在外行人看来,无论采购哪一种型号的钢筋,只要能把钢筋截成6.74米的小段即可。但是高同明不这么认为,他算了一笔账——截掉6.74米钢筋后,两种钢筋剩余的材料分别还有5.26米和2.26米。最终他选定了规格为9米的钢筋作为主材。经过他比对计算,同等条件下,钢筋原材投入能节省30%以上,极大降低了钢筋废料的产生。

今年47岁的高同明,已近知天命之年。这个出身鲁南沂蒙山区的农家汉子,骨子里始终透露着一股戒奢尚俭、敬天惜物的气质。

在他负责的沪苏湖高铁无砟轨道工区,全程都是在桥面露天施工,遇到雨水天气,需要用防雨罩将正在浇筑养护的无砟轨道板遮盖起来,以免因为雨水影响工程质量导致返工。

高同明说,此前他们考察过一种能推着“行走”的雨棚,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价格却十分昂贵,最便宜的一款,也需要20多万元。

在一次去工地路上,他看到远处农田里的几个简易蔬菜大棚,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于是他找来几段钢筋,弯成弓形骨架,然后将钢筋两头插入无砟轨道模板的螺丝孔中固定住。这样下来,每隔两米安装一根钢筋,然后在上面盖上雨布,一个简易的雨棚就诞生了。远远望去,就像农田里的薄膜蔬菜大棚。

高同明说,简易雨棚钢筋骨架每根长5米,一个工作面100米,大约需要50根钢筋。他负责的4个工作面同时作业,需要200根钢筋。连同雨布的成本,他设计的简易雨棚成本不过两万余元,比起动辄几十万元的雨棚便宜了不少。每个雨棚可以随时拆卸周转,相对于巨大、沉重的大型雨棚,还能减少转场费用,为企业节约了开支。

高同明检查钢筋绑扎间距(罗宁 摄)

在高同明看来,精打细算,不意味着减少投入,适当的时候增加投入,才能算好经济账。

无砟轨道道床板四周的“八字”裂纹是高铁建设中一个普遍又难以处理的问题,其中又以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八字”裂纹问题最为严重。

为了在自己的施工区域杜绝“八字”裂纹,高同明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想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在底座板和轨道板浇筑前,他在最容易出现裂纹的底座板限位槽四角以及道床板四角下方5毫米处,增加了一层防裂纤维网。虽然增加了一些投入,但能将“八字”裂纹产生的概率,从40%降至5%左右,大大提升工程实体质量的同时,也降低返工概率。

高同明细算了一下,此前,无砟轨道“八字”裂纹的整治,通常由建设单位邀请铁路局工务段进行,一般每公里花费近10万元,如果以中铁十四局沪苏湖项目管区双线54公里计算,仅此一项,就需要额外耗费数百万元。很显然,降低”八字“裂纹的发生概率,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高同明这个高铁工地上的“精算师“,将他对企业的热爱与担当,用匠心化作一个个奇思妙想,正一点点汇聚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量源泉。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