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千名建设者坚守岗位 全力确保延安首条高铁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成涛   时间:2023-10-09 【字体:

中秋、国庆牵手,“超级黄金周”成了不少人探亲访友的最优选择。然而位于延安市洛川县的中铁二十局二公司西延高铁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繁忙景象,240台机械、1200余名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不停工,是工程人迎接这个节日的特有方式。

在西延高铁洛川隧道内,我们看到,数十名工人正进行着掌子面清理施工。虽然外面的气温只有20度,但是洞内的作业温度却达到了三十余度,隧道内混凝土发热及随着隧道掘进的加深,通风距离越来越长,导致洞内施工温度高,氧气稀薄,工作不到一会,全身的衣服就湿透了。来自隧道工班的作业工人罗毅说,开挖、运渣、立拱架、混凝土浇筑,隧道施工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如果一个作业环节进度滞后,就会导致后面各项环节滞后,严重影响整体建设进度。国庆期间,西延铁路4个隧道开挖现场,共有438名工人坚守岗位,平均每天累计开挖12米。

现场负责人于明介绍,除了洛川隧道,中铁二十局二公司西延高铁项目管段内的刘家河一号隧道、活乐隧道、安民隧道,都是典型的黄土隧道,极易发生坍塌等安全质量问题。为确保节日期间的施工安全,他们将信息化手段全面应用至施工的点滴之中,通过引入智能安全检测系统、一体化信息处理平台等智慧化管理手段,不仅能动态监测隧道不良地质、收集隧道沉降数据,还能让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隧道内的作业情况,利用信息化集中处理技术对每名施工人员进行跟踪定位。

交口镇北洛河特大桥全长908.77米,上跨既有线包西铁路,是西延高铁全线的重难点工程。在北洛河特大桥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绑扎,这是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步骤。由于交口镇北洛河特大桥最重难点工程。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安全管控难,且该桥23号墩上跨既有线包西铁路,安全风险高、施工要求严。

“包西铁路作为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北、黄陇煤田煤运的重要通道,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据张宁介绍。施工中,建设者通过优化措施,利用新型三角托架体系、新型钢横梁智能反压系统和全封闭抗台风挂篮系统,全面优化了传统的施工技术方案,通过使用优化后的大跨度悬灌梁挂篮跨铁路施工技术方案,大大的缩短了悬灌梁施工时间,保障了施工及包西铁路运行安全。

在中铁二十局二公司西延高铁项目的试验室,我们看到,试验室主任贾志荣正在电脑前进行着各项进场材料的审批,随着鼠标的点击,每份材料的质量证明书、随货清单和合格证等信息便实时出现在电脑屏幕中,在核对完材料各项信息都达标后,信息化报警管理系统便会给出申请入库检测的选项。“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更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关卡。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针对所以进场材料进行筛选,任何一项证书、环节出现遗漏或者不合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贾志荣表示。

距交口镇北洛河特大桥施工现场二十公里外的一号拌和站内,一辆辆运送混凝土的罐车正在排队等待拌合站完成混凝土生产任务。在西延高铁项目的拌和站内,伴随着“嘀嘀嘀……”提示音响起,拌和站的值班试验员段晓佳在接到线上生产任务后,一键输入当日含水率,智能拌和站则根据生产任务要求及含水率自动生成施工配合比,并提交试验室主任、拌和站站长以及专业监理进行线上审核。伴随着线上审核通过,在识别了拌和站操作手以及旁站监理人脸身份之后,拌和站便开始进行拌和作业。“听着复杂,其实操作很方便,所有信息都是线上传输,利用信息化手段一键便可搞定。”段晓佳介绍到。“为了保证16个工点施工所需的混凝土能及时供应,我们管段内4个拌和站内34名员工轮守值班,每天都要加工生产1760立方米混凝土。”三号拌和站负责人任伟介绍。

午餐时间,测量班孟宇和队员们结束二工区伏益隧道出口施工放样后,决定在就近的二工区食堂吃饭。“午饭后我们要赶紧去交口镇北洛河特大桥工地,那边下午要进行桥墩浇筑施工。要赶回驻地吃饭,来回起码要浪费2个小时,所以这些天我们都是在就近的工点吃饭。”测量班每天要跑8个工点,要为施工提供近100个放样数据。晚上整理内业资料是测量班孟宇最幸福的时光,项目部为大家准备了探亲房,国庆期间,不少职工家属带着孩子来到工地探亲。  

为了全力推动“红色高铁”的建设进度,做优做实双节期间安全管理,建设者们通过“点对点”检查、督导包保的方式抓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刘家河1号、2号、川庄隧道、活乐隧道贯通、洛川隧道进口至斜井段等5个隧道贯通节点,正式开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序,桥梁桩基达1200根,路基土石方开累达59万立方米。单日最高产值达到520万,累计完成工程量达到了合同额的78%。

西延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中包海高铁大通道和陕西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将使西安至延安的高铁时间由两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同时结束铜川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是振兴铜川、延安等革命老区,带动革命老区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工人进行制梁混凝土平整度作业(成琼 摄)

轨枕场施工现场(成琼 摄)

【编辑:钊伦】